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增收:当心被农资涨价拖住后腿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实现2005年农民人均增收5%的希望自然也从春耕播种拉开序幕。然而,河北省蔚县统计局近日在调查中却发现:春耕前夕,农民竟无“米”下锅。
    怎一个“涨”字了得
河北省蔚县统计局郭有雷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去年丰收的玉米等至今还“躺”在家里,卖不出去,原因是粮食市场价格比去年有了明显回落,而农民的市场期望值还比较高。与大路农产品滞销相反,大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迅猛。最令农民着急的是:值此春耕之际,农民卖不出丰收的农产品,就无法变现春耕垫本的资金,这将直接影响到今年一年的收成。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蔚县存在的这种情况绝非个案。来自陕西、湖北、山东、安徽、福建、广西等地基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种地用量最大的化肥涨价幅度十分明显,农膜、种子价格涨幅紧步其后。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该县农资价格一路冲高,目前,该县农资市场春耕主打化肥尿素、碳铵的价格已卖到了每吨1900元和560元,而钾肥的价格竟涨到了每吨2100元,短短几个月涨幅(与去年第三季度末相比)分别达20%、20%和25%。同样,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耕地的费用将定然增加。所有这些,对正处于恢复性阶段的粮食生产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今年1月份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对160个物价信息网点县所做的调查显示,与上月相比,除农用柴油、国产氯化钾市场价格持平或略降外,其他农资价格稳中有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品种农资价格呈现上升态势。2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环比依然上涨,好在涨幅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数农资价格涨幅在两位数以上。
    此间专家指出,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和农资涨价几乎形影相随。这种现象的突出表现是:每当粮价上涨,农资价格总是“及时”跟进,并受中间环节哄抬造成过快增长,进而抵消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增收部分。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与往年相比,这种现象今年尤甚。农资涨价如此下去,极有可能会拖住年初制定的农民5%增收目标的后腿。
    “受伤”的为何是农民?
    对农资涨价最看不明白的要属农民了。他们在接受调查时这样说:“化肥涨价,水费提价,电力议价,柴油没个正价,唯独粮食卖不上价,好不容易涨了两毛,又都喊着压价,这到底是农产品涨价,还是农资涨价?”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有关官员解释,今春农资大涨与当前春耕在即、“两会”之后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导致化肥需求量增加有关。另据记者了解,除此之外,农资价格上涨原因还包括:国际市场尿素价格大幅上涨,尿素出口和国内需求抢夺有限的资源;农资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即与化肥等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如煤电油都在涨;铁路运输滞后、运费增加;2004年3月起农资企业原先的13%出口退税取消等。此外,农资流通被地方某些部门如供销社等垄断,也是部分地区农资涨价的原因。
    据了解,尽管诸多客观原因让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大喊“苦也”,并义无反顾地将涨价进行到底,但这两大链条上企业的利润均十分可观却是不争的事实。有关专家指出,按照市场规律,农民完全可以用粮食等农产品的相应涨价,将农资涨价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就如原料生产商将涨价成本转嫁给农资生产商、后者又转嫁给农民一样。但事实上,由于粮食价格上涨有拉动物价总水平上升的特殊作用,国家出于宏观调控和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会控制粮价过快增长,从而保持粮价的相对稳定。
    于是,国家的惠农政策,农民一滴汗水摔八瓣的辛劳,以及由于老天帮忙所带来的丰收喜悦,就这样被飙升的农资价格“吃掉”了。“卖粮多得的钱,国家补助的钱,少交的税,加在一起还不抵涨价多”,不少农民如是说。
    “涨声”背后的隐忧
    陕西省西乡县城调队的调查显示,今年农资价格的继续猛涨,已影响到了农民向农业投资的积极性。该县今年一季度农民在化肥投入上同比减少5%,农用薄膜减少42%。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农资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农资价格是否平稳,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是否稳定。来自统计部门的调查显示,农资价格上涨已使农民种粮隐忧凸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粮食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