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用好草甘膦 除草不用愁


  草甘膦是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低毒除草剂,又称农达、农民乐。主要剂型有90%、93%、95%、96%、97%原药,30%、 41%、62%水剂,50%、60%、70%、74.7%、75.7%、77.7%、95%可溶粒剂,30%、31.5%、50%、58%、60%可溶性粉剂,50%钠盐可溶粒剂,75.7%、88.8%、95%铵盐可溶粒剂,41%异丙铵盐水剂。

  草甘膦对植物无选择性,作用过程为喷洒-黄化-褐变-枯死。药剂由植物茎叶吸收在体内输导到各部分。不仅可以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分,而且可以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蘖间传导,通过抑制植物体内丙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干扰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使地下根茎失去再生能力,导致杂草死亡。草甘膦是目前最有效的广谱除草剂,但好产品要了解清楚、正确使用才能达到好效果。

  产品特点

  草甘膦属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与土壤接触立即钝化失去活性,故无残留作用。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微生物无不良作用。对未出土的杂草无效,只有当杂草出苗后,作茎叶处理,才能杀死杂草,因而只能用作茎叶处理。

  1.杀草谱广 对40多科的植物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豆科和百合科一些植物对草甘膦的抗性较强。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因此,施药时或施药后对土壤中的作物种子都无杀伤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杂草无杀伤作用。当然,也不能采用土壤处理施药,必须是茎叶喷雾。

  2.杀草速度慢 一般一年生植物在施药一周后才表现出中毒症状,多年生植物在2周后表现中毒症状,半月后全株枯死。中毒植物先是地上叶片逐渐枯黄,继而变褐,最后根部腐烂死亡。某些助剂能加速药剂对植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加速植株死亡。使用高剂量,叶片枯萎太快,影响对药剂的吸收,即吸入药量少,也难于传导到地下根茎,因而对多年深根杂草的防除反而不利。因草甘膦是靠植物绿色茎、叶吸收进入体内的,施药时杂草必须有足够吸收药剂的叶面积。一年生杂草要有5~7片叶,多年生杂草要有5~6片新长出的叶片。

  纯品为非挥发性白色固体,大约在230℃熔化,并伴随分解。水剂外观为琥珀色透明液体或浅棕色液体。50%草甘膦可湿性粉剂应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XK)。草甘膦的其他产品应取得农药生产批准证书(HNP)。选购时应注意识别该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

  在休耕地、田边或路边,选择长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于杂草4~6叶期,用41%水剂稀释120倍后对杂草茎叶定向喷雾,待后观察药效,若喷过药的杂草因接触药剂而死亡,则说明该药为合格产品,否则为不合格或伪劣产品。

  应用情况

  1.适用作物 苹果、梨、柑橘等果园,桑、茶、棉田、免耕玉米、橡胶园、水田田埂、免耕直播水稻等作物,休闲地、路边等D的除草。

  2.防除对象 能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对百合科、旋花科和豆科的一些杂草抗性较强,但只要加大剂量,仍然可以有效防除。

  使用方法

  1.旱田除草 由于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度不同,因此用药量不同。

  (1)防除一年生杂草如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苍耳、马唐、藜、繁缕、猪殃殃等时,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200~250毫升,或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100~120克。

  (2)防除车前草、小飞蓬、鸭跖草、通泉草、双穗雀稗等时,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250~300毫升,或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150~200克。

  (3)防除白茅、硬骨草、芦苇、香附子、水花生、水萝、狗牙根、蛇莓、刺儿菜、野葱、紫菀等多年生杂草时,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450~500毫升.或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200~250克,兑水20~30升。在杂草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开花期,对杂草茎叶进行均匀定向喷雾,避免药液接触种植作物的绿色部位。

  (4)大豆、玉米、向日葵等作物播种后出苗前,刺儿菜、鸭跖草、问荆等难防除杂草出苗后,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200~300毫升或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100~150克,兑水10~15升喷雾,可将上述杂草连根杀死。使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稀释5~8倍,戴手套用毛巾蘸取药涂涂抹芦苇,可将其连根杀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 喷雾 柑橘 水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