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用好草甘膦 除草不用愁


  (5)防除果园杂草,在柑橘园、苹果园、梨园、香蕉园杂草生长旺盛时期,每亩用30%草甘膦水剂250~500毫升,兑水定向茎叶喷雾施药1次。

  (6)防除经济作物田杂草,在茶园、桑园、橡胶园、甘蔗园杂草生长旺盛时期,每亩用30%草甘膦水剂250~500毫升,兑水定向茎喷雾施药1次。

  (7)防除柑橘园杂草,柑橘园杂草生长旺盛时期,每亩用80%草甘膦可溶粉剂100~200克,兑水定向茎叶喷雾施药1次。

  (8)防除免耕油菜田杂草。在前茬作物收割后,油菜播种前,春油菜种植区每亩用30%草甘膦水剂330~500毫升;冬油菜种植区每亩用30%草甘膦水剂160~260毫升,兑水茎叶喷雾施药1次。

  2.水稻田除草

  (1)水稻插秧前,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300~400毫升,或5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200~300克,或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150~200克,兑水10~15公斤,均匀喷在杂草上。

  (2)水稻插秧后喷雾时要压低喷头,加保护罩,最好选择早上无风条件下喷雾,不可在刮风条件下喷雾,以免导致雾滴飘移到水稻上引起药害。

  3.休闲地、排灌沟渠、道路旁、非耕地除草 草甘膦特别适用于上述没有作物的地块或区域除草。一般在杂草生长旺盛期,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400~500毫升,或5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300~400克、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200~250克、8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100~200克,兑水20~30公斤在杂草茎叶上均匀喷雾,可有效杀死田间杂草,获得理想除草效果。

  4.林业除草 草甘膦也适用于荒山除草、荒地造林前除草灭灌、维护森林的防火线除草及幼林抚育除草等。一般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或410克/升草甘膦水剂500~700毫升或74.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250~350克,兑水20~30公斤,于杂草旺盛生长期均匀喷施。幼林抚育喷药时,要采用定向喷雾,并加保护措施,不可喷到幼苗,以免发生药害。

  注意事项

  1.草甘膦只适于休闲地、路边、沟旁等处使用,严禁使药液接触蔬菜等作物,以防药害。施药时,应防止药液雾滴飘移到其他作物上造成药害。当风速超过2.2米/秒时,不能喷洒药液。配好的药液应当天用完。在蔬菜上进行茎叶除草时,喷药前应在喷头上安装一个防护罩,以防药液溅到蔬菜茎叶上,喷药时尽量将喷头压低,如果没有专用防护罩,可用一个塑料碗,在底部中央钻一个大小适当的孔,固定在喷头上即可使用。

  2.喷施时机,以杂草开花前用药最佳。一般一年生杂草有15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30厘米高度、6~8片叶时喷是最适宜的。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的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应在夏秋季的雨后、晴天下午或阴天施药。空气及土壤的温度适宜、湿度偏大时,除草效果最佳。干旱期间、快下雨前及烈日下,均不宜施药。

  3.施药方法,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喷雾器的雾滴越细,有利于杂草的吸收,选用0.8毫米孔径的喷头比常用的1.0毫米孔径的喷头效果好。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用量越多则除草效果越好。药剂接触茎叶后才有效,故喷洒时要力争均匀周到,让杂草黏附药剂。

  4.应用硬度较低的清水配制药液,使用过的喷雾器要反复清洗,避免以后使用时造成其他作物药害。不宜与二甲四氯、百草枯等速效型除草剂混配使用,但草甘膦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辅剂可提高防效。如在草甘膦中加入0.1%的洗衣粉,或每亩用量加入30克柴油均能增强药物的展布性、渗透性和黏着力,提高防效。

  5.大风天或预计有雨,请勿施药,施药后4小时内遇雨会降低药效,应补喷药液,施药后3天内不能割草、放牧、翻地等。

  6.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7.草甘膦对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等,在第一次施药后隔一个月再施1次,才能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

  8.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不用金属容器。低温贮存时会有草甘膦结晶析出,用前应充分摇动,使结晶溶解,否则会降低药效。

  9.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药械。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1158号公告,自2月25日起,停止批准有效成分含量低于30%的草甘膦水剂登记。对于已取得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和已批准登记的草甘膦水剂,其有效成分含量低于30%的,应当在2009年12月31日前进行有效成分含量变更。即从2010年起,占草甘膦市场近九成的10%草甘膦退出农药市场。因此,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草甘膦的含量低于30%,其质量和可信度值得怀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 喷雾 柑橘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