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引进15套大中型成套装置


  1987年,第一套从罗马尼亚引进的年产12万吨磷铵装置在安徽铜陵建成,并于1988年投产,从此拉开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序幕。为了提升中国磷肥产业技术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共花费8亿多美元,先后引进15套大中型磷复肥成套装置,工艺技术和装备均为世界先进水平。引进的企业和年产能为:铜陵12万吨、贵溪24万吨、云峰24万吨、红河12万吨、黄麦岭18万吨、金昌12万吨、鹿寨24万吨,7家二铵装置;南化24万吨、大化24万吨、中阿60万吨、湛江10万吨,4家氮磷钾复合肥装置;山西90万吨氮磷复合肥装置;宏福80万吨、荆襄56万吨、云南40万吨,3家重过磷酸钙装置。

  中国高浓度磷复肥装置的大批量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艺技术和大型关键设备依靠从国外引进。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共引进47套装置,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磷肥生产工艺技术。如美国Davy-McKEE管式反应—转鼓氨化造粒技术、法国AZF双管反应器制二铵技术、西班牙ERT-ESPIND铂单管反应一次氨化技术。这些项目和技术的引进,使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产量、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极大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科研、设计与生产人员经过10余年时间不断消化吸收、积累生产经验,引进的大中型磷复肥装置全部能正常生产运行,部分装置生产运行超过原设计能力。

  历史证明,为了解决磷肥装置大型化问题,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以提高国内装置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发展速度十分必要。同时,中国在技术国产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主优化设计、自行生产大型装备,使投资降低了1/3以上。

  大规模引进买来了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但建设费用和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资产“虚增”,建成投产后经营亏损,甚至连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困难,这些企业从“引进国外技术的倡导者”变成“盲目引进国外磷肥生产技术的受害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设、后期投产的湖北黄麦岭、大峪口、广西鹿寨、贵州瓮福和云南大黄磷五大磷肥工程受挫。重复引进、投资过大和资源配置不当,产品方案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项目投资由55亿元猛增至182亿元,每吨实物产品投资高达近万元,投资回收率和预期收益率大幅下降。大峪口工程建成试生产2年多就停产,其他4个项目年亏损15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磷肥 过磷酸钙 积累 建成投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