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合作:书写农资界“传奇”


史丹利现代农业观光园

□本报记者 杜晓枫

重上“井冈山”

说起山东临沂,与《农资导报》的渊源可谓十分深厚:2015年3月14日,《农资导报》与山东红日阿康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倡导并联合开展的“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在这里启程。

2006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山东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农资导报》携手开展“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品牌、科技、服务三下乡”活动,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还为三下乡活动赠送了三部采访车。此后“史丹利杯”第二届中国农民最喜爱的农资品牌活动、“沃夫特杯”全国首届普及化肥知识大奖赛抽奖仪式等各种活动频繁在这里举行。

把临沂誉为《农资导报》的“井冈山”应该一点都不为过。合作不仅托起了双赢局面,合作还打造了临沂一批金牌企业,如今的临沂大不一样,大有看头!

日前,记者走进齐鲁大地,走进《农资导报》的“井冈山”,所见所闻感慨颇多。难忘《农资导报》那“第一桶金”,又见“导报进村”的发源地,耳闻目睹临沂那么多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媒企合作的往事历历在目。记者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真可谓还没有好好看看就变了,变得让人快认不出来了。

不能忘却的“第一桶金”

2003年9月,《农资导报》与山东德农农资超市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商定从《农资导报》试刊号开始强力抢滩山东农资市场,这是《农资导报》的“第一桶金”。2003年10月22日,《农资导报》试刊号出版,面向农资产销用读者发行30万份,其中山东市场20万份。当时有业内专家断言:《农资导报》的出版发行,将在全国农资界产生深远影响。她的诞生,将使我国庞大的农资行业没有一张专业报纸、没有一份权威报道媒体的局面得到改观,并将有力地促进农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时,“德农现象”可谓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一个传奇和神话。山东德农农资超市有限公司创立于2003年4月14日,最初由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金5000万元。其中德隆国际投资4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8%;山东省农技总站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随后,山东德农继续增资1亿元,将注册资本提高为1.5亿元。截至2003年末,山东德农总资产为2.42亿元、净资产为1.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约657万元;截至2004年4月,山东德农在山东省境内共完成了560家直营店、820家加盟和分销店铺的建设与运营。

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山东德农未能与《农资导报》继续合作下去,但它为《农资导报》作出的贡献是不能忘却的。2006年8月12日,《农资导报》第一任总编辑崔学军在北京怀柔栖湖宾馆召开的2006年理事工作会议上非常动情地怀念起山东德农:“在导报创业初期,山东德农在开拓导报发行市场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各理事单位从支持‘三农’事业的高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给了导报以极大的支持,特别是这些单位在导报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将永载导报史册。”

合作托起一批金牌企业

说话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记者再到临沂,所见所闻已经不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了。

就拿“民以食为天、我以民为先”的史丹利化肥公司来说,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塔复合肥生产基地。史丹利复合肥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史丹利”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塔式熔体造粒缓释肥、两步氨化法新型硫酸钾复合肥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史丹利高塔复合肥等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工程 化肥 新农村建设 复合肥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