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合作:书写农资界“传奇”

网友投稿  2015-06-05  互联网

史丹利现代农业观光园

□本报记者 杜晓枫

重上“井冈山”

说起山东临沂,与《农资导报》的渊源可谓十分深厚:2015年3月14日,《农资导报》与山东红日阿康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倡导并联合开展的“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在这里启程。

2006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山东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农资导报》携手开展“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品牌、科技、服务三下乡”活动,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还为三下乡活动赠送了三部采访车。此后“史丹利杯”第二届中国农民最喜爱的农资品牌活动、“沃夫特杯”全国首届普及化肥知识大奖赛抽奖仪式等各种活动频繁在这里举行。

把临沂誉为《农资导报》的“井冈山”应该一点都不为过。合作不仅托起了双赢局面,合作还打造了临沂一批金牌企业,如今的临沂大不一样,大有看头!

日前,记者走进齐鲁大地,走进《农资导报》的“井冈山”,所见所闻感慨颇多。难忘《农资导报》那“第一桶金”,又见“导报进村”的发源地,耳闻目睹临沂那么多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媒企合作的往事历历在目。记者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真可谓还没有好好看看就变了,变得让人快认不出来了。

不能忘却的“第一桶金”

2003年9月,《农资导报》与山东德农农资超市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商定从《农资导报》试刊号开始强力抢滩山东农资市场,这是《农资导报》的“第一桶金”。2003年10月22日,《农资导报》试刊号出版,面向农资产销用读者发行30万份,其中山东市场20万份。当时有业内专家断言:《农资导报》的出版发行,将在全国农资界产生深远影响。她的诞生,将使我国庞大的农资行业没有一张专业报纸、没有一份权威报道媒体的局面得到改观,并将有力地促进农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时,“德农现象”可谓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一个传奇和神话。山东德农农资超市有限公司创立于2003年4月14日,最初由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金5000万元。其中德隆国际投资4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8%;山东省农技总站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随后,山东德农继续增资1亿元,将注册资本提高为1.5亿元。截至2003年末,山东德农总资产为2.42亿元、净资产为1.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约657万元;截至2004年4月,山东德农在山东省境内共完成了560家直营店、820家加盟和分销店铺的建设与运营。

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山东德农未能与《农资导报》继续合作下去,但它为《农资导报》作出的贡献是不能忘却的。2006年8月12日,《农资导报》第一任总编辑崔学军在北京怀柔栖湖宾馆召开的2006年理事工作会议上非常动情地怀念起山东德农:“在导报创业初期,山东德农在开拓导报发行市场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各理事单位从支持‘三农’事业的高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给了导报以极大的支持,特别是这些单位在导报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将永载导报史册。”

合作托起一批金牌企业

说话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记者再到临沂,所见所闻已经不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了。

就拿“民以食为天、我以民为先”的史丹利化肥公司来说,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塔复合肥生产基地。史丹利复合肥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史丹利”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塔式熔体造粒缓释肥、两步氨化法新型硫酸钾复合肥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史丹利高塔复合肥等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还有以“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的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3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拥有发明专利112项,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同时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目前,公司建有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

而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则是集科研、生产、农化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复合肥料企业,年产复合肥30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稳定性肥料生产商。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发的稳定性复合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异粒变速控释肥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公司在四川雷波投资建设年300万吨磷矿项目和年100万吨复合肥项目,在甘肃金昌建设年60万吨新型肥料公司,在黑龙江讷河市设有翔龙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社。

再看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的“绿色肥料产业基地”的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致力于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先后开发了高氮、高钾、高氮多彩、高磷高钾、缓控释肥、双塔熔体风冷造粒生态肥、生物有机肥等产品。每年有2~3个新产品问世,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其中塔式熔体造粒内质型缓释肥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该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帝元生物三方合作研制的高塔控失肥,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导报进村”惠及千家万户

由《农资导报》倡导并实施的“导报进村工程”,是为配合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服务“三农”,以媒体、企业携手助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行动号角,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创建节约型农业搭建的一个长期的宣传平台。

“导报进村工程”于2006年10月11日在山东菏泽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得到了菏泽市政府、菏泽市牡丹区政府、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当时的山东菏泽泰龙化工有限公司捐资10万元,订阅2007年的《农资导报》1000份,免费赠送给当地1000个村的1000名农业科技带头人,从而形成了“舆论积极倡导、政府组织实施、企业出资捐助、导报免费进村、农民无偿看报”的“菏泽模式”。

此后,这种“菏泽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订阅《农资导报》5000份,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的种粮大户、科技能手和农资经销商。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开展“导报进村工程”,几千份《农资导报》走进黑龙江大粮仓,走进内蒙古大草原,走进中原大地。而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出手更是大气,一次性订购20万份《农资导报》发往全国各地。还有九禾股份、西洋肥业、西安德龙……

截至目前全国有几十家肥企实施了“导报进村工程”,数以百万计的《农资导报》“飞”进了千村万户,“飞”进了广袤的田野,“飞”进了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田的心坎里,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6-05/30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