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水溶肥:从“贵族”走向“平民”


□本报记者吴俊生

过去十年,中国肥料界的标志性成就之一,就是将国外昂贵的缓控释肥进行了平民化改造,引入大田。今后十年,被视为高端产品的水溶肥可能会走上相仿的路。

缓控释肥推广,让农资行业记住了金正大。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次,金正大又以探路者的角色闯入行业视野。根据规划,未来三年,金正大将打造100万吨的水溶肥生产基地。相较于当下区区200万吨的市场消费量,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与金正大一样,很多的龙头企业也正在跃跃欲试。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任何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必须首先褪去高端、贵族的外衣,才有可能走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在以粮食安全为农业首要任务的中国。而新兴的水溶肥,恰巧步入了这个关键点。

正在扩大的市场份额

高祥照,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近五年来,他是水肥一体化领域最积极、也是最知名的的推动者和布道者。“水溶肥料正在由少量叶面喷施的辅助性肥料向批量化大田应用的主要肥料转变!”在近日于南宁召开的一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上,高祥照对水溶肥的论断直接而有力。

一直以来,在肥料大家族中,价格相对昂贵的水溶肥被赋予了“小肥”的标签。这个“小”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应用面积小,主要用于种植规模小、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二是与用量最大的氮、磷、钾肥相比,水溶肥多属于使用量小的微量元素肥料;三是在农作物整个生长期当中,水溶肥很少作为基肥,大多数用作追肥。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高祥照以“四个转变”来描述这一正在发生的变化:水溶肥正由由经济作物走向粮食作物、由设施农业走向大田、高端走向平民、由旱区走向全国。据介绍,目前在新疆棉花、内蒙古土豆、东北玉米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华北地区,玉米和小麦的水肥一体化应用正在展开。甚至,在雨水充足的南方水稻种植区,水肥一体化推广也已进入试点阶段。“在水溶肥消费总量中,我估计现在有90%的比例是用在大田上。”高祥照说。

事实上,尽管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但与之配套的水溶肥,中国农民并不陌生,并早已使用。水肥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按照狭义的理解,它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如果遵循这样的界定,水肥一体化在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但从广义而言,只要是水肥同时供应作物,均可认为是水肥一体化,按照这个定义,中国水溶肥使用面积已经不小。

据高祥照的核算,目前符合农业部登记标准的水溶肥产量在化肥总量中占比只有1%;但若把易溶解的硝基肥算进去,这个数字将提高到3%~5%;如果把农民将尿素等肥料溶解后冲施也计算在内,比例则超过10%。

即将到来的“大田时代”

在高祥照看来,水溶肥走入大田不仅仅是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市场,更是农资行业使命所系。最近十年,中国取得粮食十年增的骄人成就,但隐忧并未完全消除。在三大主粮中,小麦和水稻的增长幅度相对较慢,口粮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实现“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的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迈向大田,是一种必须,也已具备可能性。

原因就在于水肥一体化高度契合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有一句经常被大家引用的话: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和30%的肥料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供养占世界20%的人口。节水、节肥、节地成为中国农业的紧迫要求。与此同时,在城镇化迅猛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谁来种地”的隐忧也与日凸显。

这些难题和短板,通过发展水肥一体化均可得到化解或填补。以节肥而言,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肥料利用率曾发生质的飞跃,研究证明,在此前后,美国水溶肥料使用量由先前的10%跃升至60%,传统肥料则由60%陡降到1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蔬菜 经济作物 果树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