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生态农业路有多远?


近期,生态农业又成为热词,两件标志性事件值得关注。一是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二是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一步收紧。应该说,近些年来,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下降以及它背后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发展生态农业的呼声日益高涨。

正方时机已到

如果说前三十年的中国农业致力于保障粮食供给,那么如今就到了该重视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时候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尽管带来了粮食增长,但这是以牺牲土地和农产品品质为代价换来的。因此,农业也应和工业领域的“转方式、调结构”一样,尽快扭转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回归到以健康和品质为导向的新型农业发展轨道上来。

而且,发展生态农业并不必然危及粮食安全。原因有三:一是从粮食自给来说,中国近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主粮自给率很高,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威胁;二是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从中长期来看,藏粮于土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而这与生态农业的目标高度一致;三是由于技术的进展,目前有机种植在一些区域可以实现产量和品质双保障。

反方 遥不可及

从当前来看,在巨大的粮食增产压力下,化肥、农药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可替代,重要原因就在于生态种植存在诸多瓶颈。

一是尽管一些有机种植取得了高产,但这种高产是建立在先进的农业科技基础之上,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这种技术很难掌握和应用。因此,如果鼓励农民少施化肥、农药,粮食生产很可能受到影响,势必威胁到粮食安全。事实上,在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下,我们也没办法做到让农民减施化肥、农药和保护环境。

二是由于管理滞后和认证体系不健全,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并没有体现出生态农业的真正价值,加之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成本上涨的影响,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积极性不高,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于增产增收的需要,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还将继续;基于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现行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将难以彻底扭转。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在生产健康农产品、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吴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农业 化肥 粮食 农药残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