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创新围城 路途坎坷前景可期


资金投入尚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中国磷复肥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国家投入方面,上世纪后期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0.6%~0.7%之间,2004年上升为1.23%,以后逐年上升,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75%。即使如此,也与创新型国家要求的3%~5%比例还有一段距离。从经费分配比例来看,中国现有经费主要投入到应用研究中,只有不到5%的经费投入到基础研究中,而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经费的平均水平约为20%以上。

近两年以金正大、史丹利、芭田、新都化工、司尔特为代表的磷复肥企业集中上市,融资发展将更加便捷,也为这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然而资金紧缺、财政赤字将很多中小型磷复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拒之门外。一套进口设备、一项新技术动辄上百万,甚至上亿;一个研究员型专家、一个大学知名教授聘请费用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个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宣传推广费用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如此大的开销,实力较弱的中小型磷复肥企业实在难以承担,何谈创新。

标准体系不健全

企业引进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也是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要求,否则将会迎来一系列的麻烦。拿当前市场上火爆的水溶性肥料来说,由农业部和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共同制定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氨基酸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农业行业标准已使用多年,但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产品就对已有标准形成了冲击,甚至有些冲突的地方。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可以联合国家部委制定另一套标准,但绝大多数实力弱的磷复肥企业的创新之门因此被关上。

去年以来,市场上的含锌、含硫尿素盛行,氮含量仅有25%-30%,加上中微量元素硫和锌总养分凑齐46%,打着尿素名义销售,当然执行的是企业标准。执法部门对该产品给予查处,原因是产品不符合氮含量大于等于46%的强制性要求。业内部分专家及企业家就提出疑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不能一味地受制于原有的标准,因为标准总是落后于创新成果,要完全遵照标准的条条框框,企业科技创新就无法开展了。

创新文化需先行

磷复肥企业要改变过去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生存理念;要有前瞻性眼光,要敢于面对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变数;要在管理层中培养追求卓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观;要在员工中培养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创新理念;要培养科研人员质疑权威、好奇冒险、求异创新的探究精神。只有在磷复肥企业中形成了浓郁的创新文化,才能增强磷复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磷集团鼓励员工多去尝试,让研发人员体会到只有通过试才能检验想法,才能检验试验室的成果,才能搬掉创新路上的绊脚石的道理。董事长屈庆麟经常用这样一句话塑造公司的创新文化,即“一切科学的想法,一切实验室的成果,都是通过实际的实验,即放大式的、工业式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检测,通过试才能完善创新的想法,才能不断地修订创新的思维”。

创新人才要培养

中小型磷复肥企业更要为创新人才提供成长环境,激发科研人才的创造潜能。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磷复肥企业还要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选好技术骨干,培养有潜力的后备人才;还要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可以支持创新项目入股,建立期股期权制度,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等,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作为腐植酸肥料行业领军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澳佳肥业非常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国内首家成立“腐植酸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由国内著名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研发团队,建立研发创新专项基金。在充分挖掘公司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公司积极利用“外脑”,加大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协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企业自主创新 品种 微量元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