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源自气象学里的理论,原意指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将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而这一理论在经济学的范畴内,也正在被很好地印证着。
沉默的海啸
2007至2008年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40%,世界粮食计划署曾经用“沉默的海啸”来形容这场因粮价上涨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2010年全球遭受长期饥饿的人口为9.25亿,其中98%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约四分之三生活在农村地区。而当前,这场“海啸”似乎正在慢慢逼近中国。
2011年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FAO)用于衡量谷物,油籽,奶制品,肉类和糖这一篮子食品月度价格变化的指标到达纪录高点237.9,之后粮价冲高回落,却在2012年的一季度重拾涨势,一季度三个月这一指标一直处于升势,在3月达到平均值为215.9,这一数据虽然较峰值有所降低,但仍要高于了2007至2008年间全球粮食危机的价格上涨幅度。
而就在上个月举行的2012年G20峰会上,英国非政府组织乐施会发言人卡洛斯 萨尔科也指出,目前欧债危机已经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而后果之一就是这些国家将面临粮食价格不稳定的威胁。他们呼吁与会各国领导人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欧债危机上,而忽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粮农组织认为,粮价的上涨,将进一步加剧贫穷国家的饥饿威胁和新一波社会动荡。
通胀的推手
世界银行认为,2012年粮食总体供应形势较为乐观。根据美国农业部2012年1月份报告估测,预计2011/12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较上一年度增加1.1289亿吨,消费量增加1.0237亿吨,期末库存增加约1742万吨。
既然并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粮价为何还会扶摇直上?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另外一组经济数据当中。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到,粮食除了是一种生活必须品之外,也是一种商品,粮食价格上涨通常还与产地、进出口贸易国的通胀水平密切相关,由此可推证,粮食价格将受到全球货币发行总量变化的直接影响。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局势,无疑也成为了本次粮价再次翻升的重要推手。
从去年至今,在债务危机未见起色,世界经济难言复苏的背景下,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重走2008年宽松之路。尤其是在上周四,中国央行出乎市场意料地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几乎同时,欧洲下调基准利率至历史最低的0.75%,而英国央行也宣布扩大QE规模500亿。令市场无限憧憬的全球范围的信贷宽松指日可待,却也必然会为下一次全球通胀的到来埋下隐患。中国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显然难以独善其身。
对此,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就指出,虽然短期来看,中国的通胀压力略有缓解。但实际上,通胀压力将较长期存在。因为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人口结构、贸易结构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转型期,这段时期内,很难奢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具备过去10年那样对货币的消化能力。总体上,未来十年可能出现较高通胀、较低增长的新趋势,政策或不得不紧多松少。这种通缩易治、通胀难压的情况,可能持续考验中国政府的改革和调控,以及两者的平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7-13/1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