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分布范围广,感病稻区包括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南部稻区,黄淮和江淮稻区也检测到感病稻株。近年来黑条矮缩病发生逐年加重,范围逐年扩大。目前研究认为,黑条矮缩病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发生与白背飞虱初始虫源地越南相似,夏稻和夏秋稻重于冬-春稻。
田间症状
秧田期,感病秧苗叶片僵硬直立,叶色浓绿,根系发育不良;分蘖期,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分蘖增多,根系发育不良,部分早枯死亡;拔节期,植株严重矮缩,叶色深绿,高节位分枝,茎节部生有不定根,茎秆表面蜡泪状纵向瘤状突起,早期乳白色,后期黑褐色;穗期,植株严重矮缩,不抽穗或抽包颈穗,穗小结实少,上部叶片近基部叶面皱褶。
防治策略
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重点做好秧田和本田初期避害,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秧田期:秧田远离感病稻区,药剂拌种,如“福蝶”2~4克拌1斤稻种,喷施杀虫剂配合抗病毒剂送嫁药保护。
本田期:移栽时剔除感病苗,严重发生地区的杂交稻增加移栽密度,变单本插为二本插或多本插。田间发现感病植株,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发病率低的田块加强肥水管理,发挥水稻补偿作用,重病田及时翻耕改种。
本着治早、速效加持效的原则,在带毒白背飞虱迁入秧田和本田初期时,选用速效和持效药剂与抗病毒剂协同使用。对分蘖期已侵染稻田,应用抗病毒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减轻症状,减少产量损失。
防控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区两迁害虫之一,可在随气流迁飞过程中降至田间,加上其喜温、爱湿的特性,更容易在雨后高温天气生长发育和进行虫口积累。今年虫量增多,天气也是重要因素。
根据多地用药经验,建议选择防治稻飞虱的对口药剂,如每亩施用“紫电”或“核利”8~10克,或“威远蓝林”15~20克等安全、高效药剂防治。目前全国农技中心推广的水稻拌种措施也是预防稻飞虱的关键技术,在稻种催芽前可用“福蝶”拌种/浸种,不仅有效预防白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分蘖。
(威远生化技术推广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6-15/30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