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为稳定性肥料发展护航


□本报记者 龚洁

2010年12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组织全国22家从事肥料研究的农科院所及大专院校与46家知名化肥企业共计68家单位联合成立了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今年以来,又有3家知名化肥企业加盟,成为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新成员,为联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进一步了解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半年多来的运行状况,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联盟主席武志杰。

《农资导报》:说起稳定性肥料,在业内已被众多企业和消费者所熟识,然而许多农资经销商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相对还有点陌生。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武志杰: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针对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存在形态及损失途径等特点,以土壤酶学研究为基础,从事稳定性肥料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在近40余年的研究历史中,形成了稳定性肥料技术体系、磷素活化技术、利用亲水性材料构建网络状控释体肥料技术、包膜肥料技术、生物型化肥增效剂技术等新型肥料技术。

稳定性肥料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长效缓释复混肥技术、长效缓释尿素技术、长效碳酸氢铵技术、长效复合氮肥技术。技术研发过程中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课题项目的支撑。我所在研发新型肥料技术的同时,特别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及推广,设有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型肥料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先后推向市场的技术产品有长效缓释肥添加NAM、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增铵系列产品、作物长效专用肥料(玉米、水稻)、人参肥等。由于在新型肥料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过程取得的卓越成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1998年“长效碳酸氢铵的研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长效缓释肥技术的研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国内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肥料科研单位。

《农资导报》:成立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这一组织有怎样的初衷?

武志杰:稳定性肥料以其高效、环保、省工、增收等独有的优势,为中国新型肥料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是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稳定性肥料技术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应运而生,这对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是肥料行业中唯一在全国范围内自发的将研产销联合起来的组织。联盟成立的宗旨是要通过长效、严格的机制,使从事稳定性肥料科研、生产、经销与推广的单位联合起来,探索目前市场条件下稳定性肥料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创新,交流稳定性肥料的技术、应用及经营理念,建立和完善标准等工业产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化肥行业的整体水平。

《农资导报》:我们知道,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半年多来发展态势良好,已有众多国内知名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加盟。请您介绍一下联盟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的情况。

武志杰: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联合了多家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流通企业,形成了研、产、销的链条结合,建立了三者密切交流的机制,实现研究与生产、研究与应用转化、生产与销售的无缝对接,加快了中国新型肥料行业产品创新与成果转化速度。

联盟将进行不同区域企业的联合统一宣传,这样给广大消费者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防止大家混淆概念,让大家知道“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推广的产品是真正的稳定性肥料产品,是可以信赖的新型肥料品种。

目前,全国范围内有22家农科院及大专院校加盟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而从事稳定性肥料生产的企业也是遍布全国各省市,通过研、产、销三方合作的平台,结合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广大农民进行稳定性肥料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从而达到一方面提高农民的农技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使农民对稳定性肥料认知度、辨别度增强的目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氮肥 增效剂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