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牡蛎生意劫难
一场突如其来的漏油灾难,对路易斯安那州世代以牡蛎为生的渔民、商人、工人造成重大打击
孙卓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货,我们现在也是能过一天算一天。”新奥尔良P&J牡蛎厂的联席厂长之一迅斯瑞(Al Sunseri)冲着不断响起的电话不耐烦地说道。
总部设在新奥尔良,在路易斯安那州各港口都设有加工分厂的P&J牡蛎厂是一家有着134年历史的牡蛎加工厂。当地养殖牡蛎的渔民将采集到的带壳牡蛎出售给P&J,P&J将带壳牡蛎密封装箱,或者将牡蛎肉敲出密封后,出售给路易斯安那和周边各州的餐馆。52岁的犹太人后裔迅斯瑞是P&J的第四代继承人和经营者。
“粗略计算,原来我们每天进出的牡蛎大约有6万~7万颗,货源一直非常稳定。但现在是有人送货我们就开工,没人送我们就停工,这种情况从没发生过。原来一周5天的工作时间现在被缩减到2~3天。”迅斯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根据路易斯安那州野生生物和渔业部的数据,该州的牡蛎产量居全美第一,占美国全国总产量的40%。每年路易斯安那州在牡蛎生产上的经济收益高达3.18亿美元。
墨西哥湾一场突如其来的漏油灾难,让这里世代以牡蛎为生的渔民、商人、工人手足无措。
糟糕的是,墨西哥湾另一处钻井平台又遭媒体曝光疑似漏油。这场灾难,真不知何时到头。
“他们洗劫了我们的钱包”
迅斯瑞告诉本报记者:“有的鱼类和虾类还可以避着漏出的油游到别的地方去,也许还有一条生路。牡蛎很倒霉,它们长在壳上哪都去不了。养牡蛎的人和牡蛎一样倒霉,他们是和牡蛎拴在一起的。”
迅斯瑞认为,现在的情况比卡特里娜飓风那时候还要糟糕,因为根本没法在短时间内重建,而且,大家也根本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那些挖牡蛎的人现在因为有禁令不能采牡蛎而都去帮BP扫垃圾了。”迅斯瑞一边和本报记者谈话,一边还在用眼睛清点刚刚搬进冷库房的牡蛎箱子数目,“BP真是愚蠢,他们雇的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清理油污,不过是想赚两个钱罢了。”
说到BP的时候,迅斯瑞显得有些激动。“关键是他们的漏油洗劫了我们的钱包。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漏油当然能堵上,如果把油管彻底摧毁一定可以解决问题,但BP会这样做吗?当然不会。”迅斯瑞说,“BP想修,但他们不想修个彻底,他们还是要保住自己的油井的。”
迅斯瑞提高声音说道:“你以为受害的仅仅是捕鱼和抓牡蛎的吗?我们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体化的,从运输公司,到提供冷冻服务的公司,到市场销售,甚至是同所有这些服务都有关的保险行业,所有人都因为他们的漏油无一幸免。”
迅斯瑞还指责政府失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向联邦政府申请资金建立更坚固的海岸线防护措施,我们举出过很多的‘如果’(what ifs)的情况,但从来都没人听我们的,现在看到的就是对我们的要求漠不关心的下场了。”
海鲜货源舍近求远
本以为吃紧的牡蛎货源一定也会让本地餐饮业“措手不及”,但当记者走进新奥尔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海鲜餐馆Oceana却发现,里面座无虚席,人们觥筹交错、大快朵颐的场景和牡蛎加工厂冷清、萧条、沮丧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其实没有受到什么影响。”Oceana的值班经理科宁(Kenneth Cornin)告诉本报记者。科宁说,尽管漏油事件让本地的捕鱼捕虾以及采蛎业受到强烈的冲击,但各个餐馆也有自己的备选上货计划。“我们可以从得州、马里兰还有弗吉尼亚上货,所以,海鲜的来源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只不过同本地的比,价钱可能会高一些。”
科宁说,他们的餐馆目前每天消耗大约8~9加仑的牡蛎、大约200磅的虾,餐馆每天的收入在2万~3万美元之间,目前看,这些都没有因为漏油事件而受到影响。
“来新奥尔良的人一定是想尝尝当地海鲜的,看他们吃的笑脸就知道他们是享受我们的美食的。”科宁指指不远处正在向牡蛎挤柠檬汁的客人对本报记者说,“尽管以后这些海鲜可能根本无法出自本地。”
尽管海鲜货源不成问题,但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旅游业势必受到影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6-10/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