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肥、农药、种子为主要农业投入品的中国农资市场规模在4000亿~5000亿元,且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对农资产品的刚性需求逐年增加,每年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逐渐加大,为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然而,目前中国农资市场实际处在完全充分竞争、无序竞争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登记注册各类化肥生产企业在5000家以上,农药企业2000多家,规模种子企业近2700家,各级各类农资流通企业数以万计(粗略估计在2万家以上)。长期以来,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这种小而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造成了农资“小而分散”的需求格局。而“夫妻老婆店”式的乡镇级零售商利用自身低成本以及地处农村的优势,满足了农民便利化的需求,成为各大农资流通企业不可逾越的一道环节。
然而,土地流转及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趋势,为整个农资流通体系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土地流转必将打破原有的小农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而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必将提高化肥需求的集中度,这种集中度的提高将打破目前乡镇级零售商的壁垒,使规模化的连锁经营在零售终端实施成为可能。
此外,中国化肥产能的过剩及化肥产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为中国农资流通体系的变革创造了机遇。
长期以来,上游化肥生产的产业集中度低,化肥生产小而分散使各类农资流通渠道都存在成为可能;同时,化肥生产与流通企业长期以来的对立与博弈,造成了化肥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及剧烈波动。流通方面,各级农资经销商争夺乡镇级零售商,加剧了农资市场的混乱局面。化肥产能过剩使得化肥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必将引起化肥流通集中度提高,并促使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因此,未来的化肥农资流通营销平台将是开放的、公共的,这是流通企业应清醒认识到的。
多年来,农化服务体系的缺失、物流配送及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现代农资流通体系的发展。由于农民农化知识的缺乏,国内化肥零售终端市场上普遍存在复合肥搭售的模式,这种模式实际是提高差异化的复合肥产品价格、降低尿素等通用产品价格,扭曲了化肥终端零售的内涵;由政府主导的“农业三站”农化服务体系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农资生产及流通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农化服务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口头上。现代的农资流通必须有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作为支撑,而铁路的制约、水运的缺乏、汽运的高成本以及仓储建设的高投入,成为现代农资流通体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此外,现金交易是目前农资批发零售环节最为主要的交易方式,为农资连锁经营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与推广、新一代农民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将为规范中国农资流通的混乱局面提供机会。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推广,也加快了农资流通体系的变革。而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及对农业产业投入加大,为现代农资流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随着国家31号文件的出台,在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以全新经营理念打造面向终端、一流的农资连锁分销体系,是重塑化肥农资流通格局的最佳时机。
(华农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兵撰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3-05/29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