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第二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高层人士将国内数以千计的种子企业喻为“麻雀”,跨国种业巨头如同“老鹰”。中国种子企业当务之急是搭建麻雀与老鹰竞争与合作的平台,整合麻雀的力量,开展一场麻雀与老鹰的对抗战。
点评:
寿光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寿光每年生产的40亿公斤蔬菜80%是“洋品牌”。一项调查表明,在寿光设施蔬菜生产中,洋品种覆盖面积比例:甜椒(含彩色椒)95%,大果西红柿61%,樱桃西红柿80%,无刺水果黄瓜80%,西葫芦50%,厚皮甜瓜40%,茄子30%;在露地生产的胡萝卜,种子80%依靠进口。“洋品牌”在蔬菜种业市场唱主角。
“洋品种”繁荣了中国的蔬菜市场,展示了先进的科技水平,丰富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当众多跨国种子公司挟强大的技术、资本、品牌和服务优势进入国门,把竞争擂台摆在田间地头时,中国蔬菜科研人员和种业老板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大把大把地赚钱。寿光蔬菜博览会折射出中国蔬菜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面对精品荟萃的博览会,面对五光十色的新技术产品,业界人士发自内心感慨,也滋生出深深的忧虑: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中国蔬菜种子产业何去何从?
业界人士认为,要冷静地对待
中国蔬菜种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正确评价国内蔬菜科研水平,“洋品种隐含的是科学技术实力”。二是科研院所实行“双轨制”,科研和开发分离,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种质资源利用率低。必须打破封闭管理模式,端正科研方向,为生产实践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三是国内蔬菜种子企业小而分散。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子企业屈指可数,年营业额1000万元的不超过10家,还没有超过亿元的蔬菜种子企业,绝大多数蔬菜种子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种。四是管理部门和蔬菜种子企业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为眼前利益争名夺利,缺乏长远的科研方向和市场定位,更缺乏联合起来把蔬菜种业做大做强的理想和行动。
须知,任何产业发展壮大,都是有良好的市场机制,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绝非计划和强制之功。中国关起门来发展种业,失去了那么多的机遇,耽误了那么多的宝贵时间。需要提醒的是,在自然界,麻雀偏好采食谷粒和草籽,一万只麻雀捆绑起来仍然是麻雀;而老鹰天性是吃肉的,翱翔天空,锁定目标,快速俯冲,遍地麻雀眼睁睁地一个个地被吃掉。麻雀与老鹰对抗,是自勉还是自嘲?
天价油菜转让与“品种饥渴征”
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发的油菜新品种“中油519”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实现千万元天价转让。现场有5家意向企业参加竞价,起拍价为200万元,经过几轮激烈竞价,最终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以1000万元揽入囊中,获得“中油519”的种植权和经营权,期限为10年。
点评:
种业老板们已经认识到,真正能够占领种子市场的不是种子,而是品种,特别是新审定品种备受关注。种业老板有自己的盘算,一个省审或国审品种,头两年若能销售100万~200万公斤种子,轻而易举地就赚回了本钱;以后每年若能销售1000万公斤,就能获得10倍乃至更多的利润。品种起拍价仅200万元,财大气粗的老板之所以愿意出千万元问鼎,反正是资金从国家的这个口袋进入那个口袋。精明的老板还有深一层的算法,投资科研是个无底洞,可能有所得,但也可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品种饥渴征”笼罩着整个行业,它产生的后果一是加剧了种子育繁推脱节,没有哪家种子公司愿意投资科研育种,而愿意出高价轻而易举地购买品种;二是育种人员遍地开花,育种“黄金产业”有利可图,除科研院所外,地、市、县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以及个人都青睐培育品种,搜罗材料,快出成果;三是审定品种骤然增多,因为只要通过审定,立即赋予商品价值,“天上掉馅饼”,一本万利,不但加剧了科研与生产的双轨制,也加剧了种子市场品种的多、乱、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12-29/29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