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四十而不惑。对我来说,40岁却是个充满风雨、迷惑、茫然的年龄。2003年,我所在的基层供销社解体,坐了20年办公室的我成为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为了生存四处求职,但都没有找到坐办公室的工作,只有去看大门、做泥工、上车床等。人生的失落,让我感到前途渺茫。
我在订阅2008年报刊时,无意间看到邮发代号1-45的《农资导报》。我原来工作的供销社不就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吗?原单位的几个同事不是还在从事农资经营吗?为什么我要背井离乡来打工呢?这让我萌生了回家乡开农资店个人创业的想法。2008年春节返家,我征求家人的意见,好多人都认为这是条路子。我凭下岗证很快到有关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小店顺利开张。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自己缺乏专业知识,与农民关系浅薄,加上个别同行不怀好意的诋毁,出手不利。这时我想起了《农资导报》,并尽快到邮局破季订阅,希望报纸给我指点迷津。去年3月21日第21期A5版《取消农药商品名将给市场带来什么》使我有了按通用名经营农药的意识;7月29日第56期A4版《卖农资得懂农技》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生意不好,不就是农技知识懂得少吗?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实践。
每期的《农资导报》我都仔细阅读,慢慢领会,买来《通用名农药使用指南》等书籍,抽时间汲取知识,并到田间地头作对比。随着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慢慢提高,生意渐渐好转,我与农民朋友的感情也逐步地升温,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和我聊得来,除了化肥、农药、种子在我这儿购买外,还和我交流农作物种植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有人说好戏连台。去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农资导报》在南京举办的“江山杯”第二届全国普及农药知识大奖赛的总决赛,荣获三等奖。获奖证书及照片张贴在店堂格外引人注目。我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原供销社下岗的几个同事提出合作经营、变对手为联手的想法。经过再三考虑,我认为合作经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上过去一起共事近20年,有合作的基础。经过充分协商,今年年初达成协议,大家一致推举我当了领头人。大家齐心协力,今年1~4月业绩比去年同期几个月之和增长一倍以上。开门红增强了我勇于进取的信心,看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回头想想,我迈出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农资导报》是我的领路人,取得创业路上的小成就, 《农资导报》是我的恩师。守业兴业, 《农资导报》将是我永远的真爱!就像歌中所唱:“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重庆李维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7-24/29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