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布什早在上任之初,就签署一项农业补贴计划。高补贴政策下的美国低价粮食是击垮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利器。本报资料图
“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晓洁发自北京今年世界粮食危机,成因已近乎教科书式语言:发展中国家需求量增大、气候变化与生物能源抢占耕地造成产量减少、资本投机与美元贬值使粮价据高不下。但实际上,一整套“阳谋”却被国际舆论忽略了。
“全球食品巨头对粮食的垄断性操控才是粮食危机的推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周立曾在美国做过一年的田野调查,在采访了诸多美国消费者、农民与非政府组织后,完成了题为《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的报告。
“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食品巨头形成了‘粮食帝国’,控制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周立认为,粮食危机不过是这一帝国扩张的结果,但现在问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
两大法宝,操纵粮价
周立所指的“帝国”,是美国大型食品公司,它们首先控制了全美大部分粮食,而后获得国际影响力。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它们采用两大手段操纵粮价:一是推行粮食自由贸易,二是通过粮食援助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
美国政府对粮食生产予以高额补贴,因此粮价比一般国家低,食品公司想尽办法推动各国实现粮食自由贸易,以便顺利出口牟取利润。但这对进口国而言却意味着一场劫难。
粮食援助是食品帝国常用的“毒品”:在诸多非洲国家,接受粮食援助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为美国生产香蕉、可可等经济作物,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因此荒废,沦为帝国附庸。
海地的悲剧十分生动:20年前,该国年产大米17万吨,可满足95%内需,但1995年向美国敞开大米贸易,比海地米便宜一半的美国米迅速占领市场,农民失去土地和生计,如今海地3/4的大米都来自美国。
官商勾结,不择手段
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曾说:“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美国粮商与美国政府互相需要,当局将粮食视为战略武器,粮商要靠政府撑腰,推行利于自身的贸易政策。
“官商勾结”体现在美国政府利于粮商的一贯农业政策。调整耕地面积是关键招数。美国农田长期有1/3处于休耕状态,以便调节粮价。据最新一期日本《选择》月刊透露,去年美国有意将小麦产量减少到7000万吨,从而维持小麦价格高位。
粮商始终试图影响美国的内政和外交。周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1987年到1989年任嘉吉公司执行总裁的丹尼尔·阿姆斯特茨,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农业首席谈判代表,正是因他推动,农业首次被纳入关贸总协定体系下,并由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继承。此外,粮商还与政府携手影响国际组织。当初海地允许美国米进入,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发放贷款的硬性条件。
强强联合,通吃弱者
近年来,美国食品业的结盟,大大加强了其市场垄断力度。周立在报告中指出,在北美,康纳格拉冷冻食品公司与杜邦公司,谷物巨头嘉吉与种子公司孟山都,诺华公司与粮油公司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已经形成了三个食物联合体,控制了北美的整条食物链,影响力扩张到全球。
孟山都控制全球谷物与蔬菜种子23%到41%的份额,与谷物巨头嘉吉结盟后,如果农民需要贷款购买孟山都种子,就得去嘉吉旗下的埃尔斯沃思银行。
无论粮价涨跌,它们可旱涝保收:涨价会使粮食初级产品受益增加;跌价时食品加工贸易则可受惠。受粮食短缺之苦的,则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此外,美国国民也是受害者,因为这些食品帝国研制出的加工食品令本国农民受惠甚少。周立在艾奥瓦州一个农民家庭调查时发现,一盒麦片中农民收益还不到售价的1.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6-19/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