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玉米小斑病C 为何受关注?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悦岩

1988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魏建昆等人在国外一本植物病理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证实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C小种,引起国际关注。

一个新小种的出现何以引起如此关注?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玉米的育种工作。

以往的玉米杂交育种大多采用人工抽掉母本雄花的办法,需用大量人工,且因抽雄不彻底而降低杂交种的纯度。后来发现一些由细胞质遗传的雄性不育植株,利用他们进行杂交,既省工又稳定,所以很快被各国育种专家采用。在一段时间内,杂交育种工作是十分成功的。

接下来,由于各国不断扩大种植T型胞质不育系杂交玉米,单一化日益严重。到1970年在美国T型胞质不育系玉米已经占到玉米种植总面积的75%。这一年,美国爆发了玉米小斑病,全国玉米减产15%。第二年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家也相继严重发生。引起如此严重流行的是玉米小斑病菌的一个小种,即T小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能够控制不育性遗传的细胞质除了T型,还有C型、S型和N型。其中N型即正常细胞质,S型不育性状遗传不十分稳定,所以培育的品种和推广面积不如T型和C型。经历了T小种流行成灾的教训,育种家转而研究利用C型。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T型、C型细胞质的生理特性十分接近,预计T型细胞质遗传后代很快就被小斑病T小种克服的现象很可能会在推广C型胞质遗传后代时重演。人们警觉C小种的出现,是因为已经有了T小种流行的教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杂交育种 后代 植物病理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