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跨界融合 打造农服众创平台


  程光科:未来的服务是综合性的,因此我们要求全国有实力的经销商自己成立合作社,增强与客户的黏度。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因此,服务模式也必然不可能是单一的。

  许夕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国农业发展在30年后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农业也存在工业化进程,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广阔前景。

  编者按:此次论坛首次将农业产业链上的农业投入品企业、农机企业、农业金融、农产品销售企业等聚集在一起,并组织相关各方进行了两场主题对话。对于跨界联合如何落地,以及运营过程中有哪些痛点,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在巅峰对话环节分享了他们的成果与经验。与会代表认为,随着行业逐步迈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时代,传统农资行业秩序将被瓦解,新的模式将被重建。

  对话之二——农服落地

  克服痛点 打通农业服务链条

  赵建芹:刚接触无人机飞防时用普通的药,结果发现还是要做专业飞防用药。有一次,在接近完美收官、最后一遍用药时,老机手突然有事,换了新机手,结果这70亩地每亩都比其它的地少150公斤产量。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今后要在机手选择上有更高的标准。

  王志国:痛点一,无人机在应用技术方面发展太慢,关键设备在大田外的作物上也有新挑战。这就需要前端设备研发与后端技术研发共同努力。痛点二,产业刚起步,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痛点三,规模扩大使农户除对成本与品质有需求外,对资金也又有了更多需求,但目前金融保险在成熟度的匹配上有一定差距。

  朱兆春:农服是大业,需要“众创”才能实现,只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都是不能实现的。企业创业之初,购进无人机做植保防护,后来发现模式并不合适,因为没有为服务对象创造更多价值。去年,在植保基础上,联合复合肥企业进行土壤检测,增加肥料销售,引入种子,讲究“科学施肥,精致植保”。作为服务公司,存在的价值在于要与当地种植主流品种、用药水平达到协调,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真正帮助农户提高收成与收益。

  李红燕:中国农业主要分为经作区和大田区,经作区在植保技术、套餐推广和人力资源上需要耗费的精力很大。经作区农民收益多,农资产品可以卖得更多。但是大田区只要能规模化和产业链运营,也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邦园在2017年经营额做到1亿多元的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满足于平稳的销售额增长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去年7月,我们投资3500万元建立了小麦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们有土壤检测、液体配肥站、BB肥测土配肥站,以及金融贷款公司,并和农发贷合作成立公司,可以满足当地所有种植户的资金问题。我们还拥有可储存6万吨粮食的仓库来满足公司附近9万亩地的农作物收购储藏。大田区要运营好,我认为一是人才,二是打通产业链。要降低成本、整合资源、依靠政府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不是要承包所有土地,而是要使原有种植户的品种、施肥、打药、收购、金融贷款、政府担保统一化。

  金铁英:东北土地辽阔,对于土地托管来说,如何让农民把现有土地释放出来是个问题。要通过示范,让农民看到“我们比你们种得好,我们比你们种省钱,我们比你们卖价高”。满足了这些要求,农民分散的土地就会慢慢集中起来。具体操作可归为“四个统一”和“四个增效”。“四个统一”即统种、统收、统供、统销。“统供”不只是集采团购,更要统一品质。东北地多,要通过品种选择,降低农业种植风险。中国粮食大量进口,不是自身生产能力不够,而是生产出的产品和下游深加工企业要求不对标。因此,我们要统一品种、品质,满足深加工企业的需求。“四增”即节本增效、植保增效、减环增效(即减少中间环节——编者注)、提质增效。东北植保做得还不够好,基本都是靠天吃饭,虫子来了再打药,这个时候作物的品质、粮食的产量已然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依靠植保来提高作物品质。

  现场问答环节,代表们踊跃向嘉宾提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品种 大田作物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