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除草剂呼唤规范施用技术


□本报记者王爱娥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农药科技与应用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参会者集中反映这样一种声音:农田杂草对除草剂抗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大用量成了防治恶性杂草的唯一选择,进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梁帝允呼吁,应该加强除草剂使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除草剂应用技术规范化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作物田的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规程。

据了解,国内农田草害年发生面积约13亿亩次,防治面积14亿亩次。除草剂是目前防除农田杂草的主要手段,占农药总用量的30 %左右。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2000年除草剂需求量为4.08万吨(折百),到2012年预计达到9.81万吨(折百),增加1.4倍。

梁帝允说,除草剂在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发生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除草剂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恶性杂草防除可供选用药剂品种少。稻田的杂草稻是恶性杂草之一,它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与栽培稻很相似,对于除草剂的反应也一致,至今尚无特效的防除杂草稻的除草剂品种。麦田的节节麦可供选择的除草剂仅有甲基二磺隆(世玛),每亩药剂成本高达20元左右,比普通麦田除草成本高10~15倍,农民投入大,除非危害十分严重,否则不会轻易购药进行防治,不少农民仍然选择费时、低效的手工拔除。

二是农田杂草种群演替频率加快,难治杂草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增大了除草剂应用的难度。在稻区由于长期单一使用丁草胺、乙草胺等除草剂,虽然使稗草数量明显下降,但阔叶草和莎草发生数量增加,尤其在太湖和丘陵稻区更为明显,矮慈姑、野荸荠、耳叶水苋、丁香蓼等已成为部分稻田的恶性杂草。苄嘧磺隆的长期大量使用,使扁杆藨草得到了控制,但耐药性较强的水莎草、萤蔺数量上升。

三是除草剂药害问题突出。除草剂应用技术比较复杂,由于应用不当,加之气候和土壤环境以及除草剂本身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除草剂药害在生产上时有发生,一些地区药害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东北等局部地区因连年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出现农民俗称的“癌症田”,导致倒茬换作困难。

四是杂草抗药性发展快。近年来,农田杂草对除草剂抗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稻田稗草对杀草丹和丁草胺已产生了抗性。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长期大面积使用,特别是用于稻田的大量混剂,这些混剂往往以苄嘧磺隆与吡嘧磺隆以及酰胺类除草剂的丁草胺、苯噻草胺与异丙甲草胺为主,加剧了抗性的发展。

五是除草剂施用器械较为落后。

“跑、冒、滴、漏”的问题突出,造成除草剂除草效果差和药害。

梁帝允建议,在加强农田杂草种群动态和抗药性监测同时,加强开发与应用除草剂新品种,以解决部分恶性杂草难以防治、抗药性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登记了一些高效、低毒、安全与环境相容的新除草剂品种,如对稻田的稗草、千金子、马唐等禾本科恶性杂草防效好的噁唑酰草胺(韩秋好),对稗草防效好的五氟磺草胺(稻杰),对千金子防效好的氰氟草酯(千金)。对小麦田雀麦防效好的氟唑磺隆(彪虎)。

针对近年来除草剂使用中出现的药害等安全问题,业内专家建议,除草剂品种推广要遵循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明确其防效和对当茬和下茬作物的安全性后,方能大面积推广,这样可有效避免药害的发生。另外,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积极做好替代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东北地区重点开发、推广春玉米、春大豆长残效除草剂品种的替代;华北和西北地区重点做好小麦和夏玉米田长残效除草剂的取代和杂草综合治理技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重点做好小麦和油菜田长残效除草剂品种的替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剂 品种 抗性 残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