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农业“双高示范”基地 粮丰蔗茂农民笑


  前些时候,我们驱车在思阳镇易和、玉学和在妙镇佛子村水稻、甘蔗高产示范基地的水泥路上,沿路看到的尽是金灿灿的稻谷和齐刷刷的甘蔗。正在田里收割稻谷的农民笑逐颜开。思阳镇玉学村百岸屯甘蔗种植大户凌伟生告诉我们:“今年初,县政府利用国家扶农助农资金组织实施水稻、甘蔗‘双高示范’工程,给我们工程基地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水稻丰收,甘蔗高产,农民增收,农民的生活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啊!”

  早在2015年下半年,负责实施全县农业“双高示范”工程的县农发办,在多年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2016年又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基地1万亩,项目资金1030.12万元,对项目基地田、水、路进行综合治理。高标农田建设面积1万亩,覆盖易和、玉学、佛子等三个村委,其中水稻面积3500亩,甘蔗面积7500亩。为了高标准完成这项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6年春节刚过,县农发办主任梁亮卿立即带领单位的干部深入易和、玉学和佛子村,踏着每一块稻田和每一块甘蔗地,精心设计道路、引水渠和排水渠的建设方案。方案出台后,农发办的干部又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如今  “双高示范”基地修建引水渠24.4公里,排水沟26公里,蔗区水泥道路15公里。基地蔗区道路横竖交错,宽敞笔直,高产示范区内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田成方,路相通”的规格化高产农田和蔗地基地。

  易和村和玉学村,是思阳镇甘蔗种植面积最多的两个村。我们决定先到易和村去看甘蔗的长势。车子沿着新修的蔗区道路走,沿途扑入眼帘的尽是又密又高的甘蔗。车子最后驶进村里种植甘蔗最多的东堂屯。正好碰上种蔗大户陈能宏在蔗地里剥蔗叶。我们便忙着迎上前跟他打招呼。陈能宏很热情,拿着刀要砍甘蔗给我们尝鲜解渴。我们不让砍,他很过意不去。当我们把话题拉到蔗区“双高示范”建设时,陈能宏很激动,他说:“发展甘蔗,蔗区道路很关键。几年前,蔗区道路都是泥巴路,遇上雨天,砍下的甘蔗有时一个月也运不出去,蔗农损失很大,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许多种植大户都减少了种植面积。今年政府实施“双高示范”工程,道路修到甘蔗地里,蔗农的积极性又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原先减少种植的农户,今年都增加了种植面积。”同行的村支书林印春接过话茬说:“几年前,因蔗区道路差,砍蔗运蔗困难,全村的甘蔗面积一度减少到7000亩,今年修了蔗区水泥路,砍蔗运蔗利索了,甘蔗种植面积猛增到9800亩。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38户,甘蔗产业又壮大了,蔗农收获到的是更甜蜜的生活。”“政府为我们修好蔗区道路,不管刮风下雨,蔗农照样砍甘蔗,送甘蔗。”必梯屯甘蔗大户林凯春如是说。与蔗农的交谈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蔗区的路,真是农民的致富路啊!

  临近晌午,我们来到了玉学村,支书冯桓杰带我们去看蔗区“两渠”的建设。蔗区修建引水渠和排水渠,这对干旱缺水的玉学村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是干旱,如今有了引水渠,可集体抽水灌溉,不至于使农作物受旱。要是下雨,由于修建了排水渠,稻田、蔗地都不会受到洪水冲击,减少土壤流失,过去洪水一来就冲毁甘蔗地的现象不再发生了。这时候,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和电动车来到地里劳动。他们笑盈盈的迎上我们,主动地说:“今年全村的甘蔗长得普遍好于往年,多亏县政府和农发办帮我们修好了蔗区道路。修建的两渠,也发挥了它们的功能。让蔗田旱能灌溉,涝能排洪,保证水稻和甘蔗正常生长。”如今的农村年轻人真够气派,上山劳动也坐上摩托车和电动车,这样富裕快乐的生活谁不羡慕呢!

  沿着蔗区道路往前走,我们很快来到与玉学村相邻的在妙镇佛子村。听说兰奉屯今年的糯米生产又获丰收,我们特意赶往兰奉村。兰奉屯是上思县里久负盛名的糯米之乡。这里的气候、土质、雨水、温度十分适宜糯谷的生产。我们来到一处100亩连片的稻田。只见金灿灿的糯谷在山风的吹拂下犹如大海波涛般上下起伏,十分壮观,随风吹来的糯香早就让人陶醉在糯米的芳香里。在收割的人群里,我们找到了屯里糯米种植大户唐光珩、凌永豪和凌示贤。他们3户种植糯谷均是13亩,亩产高达350公斤以上,仅糯米一项的收入就达3.4万多元,家庭人均收入5700元。队长唐光珩还告诉我们:“今年政府实施农业‘双高示范’工程,修建引排水利工程,全屯的糯米田旱能灌,涝能排,糯稻长势普遍好于去年,亩产均比去年增产50公斤左右,全屯种植糯米300亩,总产量达11万多公斤,仅糯米生产,村民收入达80.6万多元。获得这样的收成,多亏县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糯米 水稻 农业综合开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