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麦开始进入生长后期,这一阶段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粒数增粒重。同时也是小麦病虫害的为害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有小麦蚜虫、吸浆虫、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其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如下:
小麦蚜虫喜光、喜湿,小麦抽穗后,蚜虫多转移至穗部,因其喜欢在嫩穗上吸食汁液,故后期麦蚜称“穗蚜”。麦穗蚜以成若蚜刺吸小麦汁液,造成麦穗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小麦减产。穗蚜繁殖速度快,一头蚜虫正常条件下每天可繁殖6头蚜虫,3天后可达36只。目前麦田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繁殖为害适宜,应及时防治。防治蚜虫方法: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3%啶虫咪20毫升,或2.5%辉丰菊酯乳油2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吸食麦浆,造成小麦减产。成虫期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期在麦田扒麦垅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每亩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2.5%辉丰菊酯乳油2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一般应防治2次。
小麦纹枯病烂芽、死苗、茎秆形成云纹状病斑,后期形成“白穗”,刮风易倒伏。防治小麦纹枯病每亩可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三唑酮75—100克兑水50—60公斤常量喷雾,对准麦苗茎基部进行喷雾,以提高防效,严重地块7—10天后再喷一次,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防治小麦条锈病要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秆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白粉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5%。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得惠)悬浮剂10-15毫升,兑水50公斤喷洒,7-10天再喷药一次。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病,在小麦扬花期若有连阴雨天气,对其流行发展极为有利。防治在降雨6小时前或雨停后及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60-7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小麦生长后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为提高防效,可用机动弥雾机低容量(15公斤水/亩)或烟雾机喷防。要科学用药、节约用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喷药时每亩可加入磷酸二氢钾2两、尿素1斤进行叶面补肥,提高小麦抗干热风、抗逆能力,增加粒重。
作者:蔡占奎 来源:农民日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0-5-24/21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