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经铡细或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不仅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且能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高产。
然而,一些地方由于秸秆还田的方法不当,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作物出苗不齐,有的使幼苗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死苗现象;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经越冬后到来年发生,以致病虫害呈发生加重趋势;易发生“生物夺氮”现象,即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氮素养分的矛盾,严重时还会造成黄苗、弱苗,最后导致减产。
因此,为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效果,规避秸秆直接还田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亩以100~150千克的干秸秆或350~500千克的湿秸秆为宜。可铡成10~15厘米长,铺撒于田中,翻压于土壤10~15厘米内。铡草长度以15厘米为宜,大于20厘米难翻压,小于10厘米花工多,机耕可以铡或不铡。玉米、小麦、油菜收割时,采用秸秆还田机(粉碎机)秸秆还田最理想。秸秆高留桩还田的,如水稻等在前作收割时,留桩控制在12~24厘米,以达到翻耕时使其完全埋压于犁坯下的效果。
要忌避连作重茬。秸秆直接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的发生比常规连作更严重,如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和全蚀病都加重发生;春大豆秸秆还田后茬秋大豆根腐病和蚜虫发生率明显提高等。因此,凡进行秸秆直接还田的,一方面要严格实行轮作换茬;另一方面对有些害虫,在秸秆直接还田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用药进行有效防治。
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秸秆直接还田可以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但又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中实施化学除草时,特别是播前施用除草剂时,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要适当补充土壤水分。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秸秆还田后因土壤更加疏松,需水量更大,故要早浇水、浇足水,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态环境,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
要科学增施氮素化肥。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为80∶1~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1~30∶1。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微生物分解秸秆就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秸秆直接还田后要及早增施氮肥,以小麦为例,每亩(生产500千克籽实)要比没有实行秸秆直接还田的增施尿素20~25千克(可每亩用15-15-15复合肥100~150千克作底肥),才可使秸秆直接还田发挥应有效率。
农民日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0-12-13/21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