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青枯病: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能发生,以花期发病最多。病株地上部初表现失水状,通常是在主茎顶梢第2叶片首先萎蔫或侧枝顶叶暗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叶色变淡,但仍保持绿色,老百姓称为"青枯"。植株地下部主根尖端变色软腐,纵切根茎部,初期维管束变浅褐色,后变黑褐色。在潮湿情况下,剖视茎部,常见有浑浊的乳白色细菌液,用手挤压可流出菌浓。自发病至枯死一般7一15天,严重时2~3天可全株枯死。
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残体及粪肥。田间流水也是传病的主要途径;其次人畜、农具及昆虫等也是传播媒介。病菌由植株伤口或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病菌迅速繁殖后堵塞导管,井分泌毒素,使病株丧失吸水能力而凋萎。病菌多在花生的花期侵入,以开花至初荚期发病最厉害,结荚后期发病较少。连作地病原积累多,连作时间越长发病愈重。轱作田,特别是水旱轮作田发病轻。凡保水、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土壤,或易板结的粘土、砂砾土等发病较重。高温多湿,时晴时雨,有利于病害发生。
二、茎腐病:花生茎腐病俗称“倒秧病”、“卡脖病”、“死秧”,常引起花生整株或侧枝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茎腐病症状在幼苗期主要表现为子叶发生黑色腐烂。花生感病初期,地上部叶色变淡,叶片下垂,复叶闭合,随着病情的发展,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成株期多在基部第一对侧枝上下发生,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引起侧枝分期死亡。该病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组织腐烂。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即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
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上越冬,成为明年发病的来源。如果病株作为饮料或荚果壳饲养牲畜后粪便,以及混有病残株所积造的土杂肥也能传播蔓延。在田间传播,主要是靠田间雨水径流,其次是大风,不过农事操作过程中携带病菌也能传播。在多雨潮湿年份,特别是收获季节遇雨,收获的种子带菌率较高,因此,不仅是病害的主要传播者,而且通过引种还可以远距离的传播。
三、根腐病: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
四、综合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花7号、9号等。
2、合理轮作换茬,避免重茬耕作。
4、化学防治:
(1)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
(2)发病期防治。在苗期于齐苗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在开花前再喷一次,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若遇连阴雨,发病快又无法灌药时,每亩用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300—500克加50%福美双800—1000克,与50斤过筛细土拌均匀后,撒于花生垄内。
滑县 尚鸿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花生 传播 侧枝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