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农业病虫草鼠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


农业病虫草鼠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要以绿色农药、绿色植保、绿色农业为前提,以控制重大病虫灾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推广无害化控制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限制剧毒、高毒农药使用,确保人民生命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宗旨,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念出发,以抗病虫品种为基础,以健身栽培为目的,充分发挥作物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和补偿能力,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生态、环保型农药等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病虫危害,突出生态控害技术,加大生物农药和植保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安全用药技术的开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技术,建立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和重大病虫的快速扑灭机制,以及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重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优化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步伐,充分发挥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全省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特提出农业病虫草鼠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

  一、小麦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

  小麦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要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和生态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农业措施在病虫防治中的作用,把小麦丰产实用技术与健身栽培和控制病虫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做好小麦病虫监测工作,严格掌握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做到科学用药,把小麦病虫草的损失压低到最低限度。

  1、农业防治技术小麦返青后,及时进行早春耙耱,利用浇返青、拨节水控制麦类红蜘蛛的发生;对高水肥麦田要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田间湿度,抑制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物理防治技术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麦田棉铃虫、麦叶蜂等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同时可有效降低田间落卵量,每盏灯可控面积45-60亩;麦蚜迁飞扩散期,麦田均匀安插黄板诱杀麦蚜、麦蜘蛛。

  3、生态防治技术推广控害保益技术。麦田是我省多种作物的天敌源库,在进行病虫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并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避免杀伤天敌,形成良好的农田昆虫生态,实现以麦蚜为主病虫害的自然调控作用。

  4、化学防治技术推广一拌多防技术,即“3911”和“粉锈宁”混拌种,达到预防条锈病、黄矮病、白粉病、麦蜘蛛、麦蚜、吸浆虫和蝗虫的目的,降低防治成本;对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并发区,可采用粉锈宁、抗蚜威、磷酸二氢钾等混用,防治麦蚜兼防病害和干热风,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二、玉米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

  玉米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要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以抗病虫品种为基础,以健身栽培为目的,充分发挥玉米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和补偿能力,采取越冬寄主处理与田间防治相结合,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玉米病虫无害化综合体系。

  1、生态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特别是红蜘蛛易发区,要选用耐旱、持绿成熟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处理田间、地头及场院秸杆。生长期及早拨除病株,不偏施氮肥。根据玉米螟成虫有趋向高大茂密玉米产卵的习性,可早播诱集田或诱集带,集中消灭。

  2、生物防治技术早春越冬幼虫化蛹前白僵菌进行封垛。在喇叭口期,用Bt乳剂制成颗粒心叶防治,也可在花丝期用Bt涂抹花丝和雌穗着生的叶腋。在玉米螟成虫期利用性诱剂进行成虫诱杀。

  3、物理防治技术田间设置佳多频振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地下害虫及小地老虎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60亩左右。

  4、化学防治技术地下害虫和蓟马重发区采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等拌种,苗期病害与地下害虫混发区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复合拌种技术;小地老虎发生区用毒饵进行防治;防治玉米红蜘蛛宜选用虫螨克、哒螨灵进行防治;叶斑类病还可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进行喷雾防治。

  三、棉花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

  棉花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应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出发,以抗病虫品种为基础,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充分发挥作物自身的耐害补偿能力,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应用棉田管理各项措施,协调运用物理、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小麦 品种 生物防治 棉铃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