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滨州市2007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全市各测报点调查的病虫基数、作物的生长状况、布局,并结合历史资料、病虫的发生规律及天气情况,运用多种测报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我市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做如下预报:

一、小麦病虫害:总的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1300万亩左右。

据气象部门资料,10月份降水量30mm,接近常年略偏少,平均气温14.5℃,较常年偏高。据气象部门预报,11月份降水量5-15mm,接近常年略偏少,平均气温5.5-6.5℃,接近常年略偏高。气象条件有利于秋苗期小麦虫害发生,不利于病害发生。

1、小麦条锈病:零星发生。

2、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为2级,个别地块达3级,发生面积约120万亩。

3、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为2级,个别地块达3级,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据市站10月26日普查,平均病株率0.2%,越冬基数较常年偏低。

4、小麦叶锈病: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约20万亩。

5、小麦叶枯病:发生程度为1级,个别地块达2级,发生面积约30万亩。

6、小麦蚜虫:发生程度为5级,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据博兴县植保站10月19日调查,麦蚜平均百株10头,最高百株22头。据市站10月26日普查,麦蚜平均百株6.5头,最高百株20头。越冬基数接近常年,但较近几年偏高。

7、小麦红蜘蛛: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约50万亩。

据市站10月26日普查,未发现小麦红蜘蛛。

8、麦叶蜂:发生程度为1级,个别地块达2级,发生面积约80万亩。

9、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约6万亩。

10、一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为2级,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11、麦田杂草: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约280万亩。

12、其他病虫害:小麦赤霉病1级;地下害虫发生程度为1级;一代粘虫轻微发生;小麦根腐病1级;小麦颖枯病1级;小麦全蚀病1级。

二、棉花病虫害:总的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800万亩左右。

1、棉苗病:发生程度为1级,部分地块2级,发生面积约150万亩。

2、棉苗蚜:发生程度为2级,发生面积约150万亩。

3、棉花枯萎病:发生程度为2级,部分地块达3级,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4、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为5级,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5、棉盲蝽象:发生程度为2级,部分地块达3级,发生面积约150万亩。

6、其他病虫害:棉红蜘蛛小发生;地老虎小发生;玉米螟轻微发生;烟粉虱发生程度为3级,部分地块达4级。

三、玉米病虫害:总的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180万亩左右。

1、一代玉米螟: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约5万亩。

2、二代粘虫: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约50万亩。

3、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约50万亩。

4、玉米蓟马:发生程度为1级,发生面积约40万亩。

5、玉米叶斑病:大小叶斑病发生程度为2级,部分地块达3级;弯孢叶斑病发生程度为4级。

6、玉米粗缩病:轻微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

7、其他病虫害:玉米红蜘蛛发生程度为1级;玉米蚜发生程度为1级;苗枯病发生程度为1级;甜菜夜蛾发生程度为1级;稀点雪灯蛾轻微发生。

四、大豆病虫害:

甜菜夜蛾发生程度为1级;大豆棉铃虫发生程度为1级;大豆蚜发生程度为1级;大豆红蜘蛛发生程度为1级;大豆造桥虫发生程度为1级,部分地块达2级;烟粉虱发生程度为2级,部分地块3级。

五、高粱病虫害:高粱条螟发生程度为3级;高粱蚜发生程度为1级;高粱红蜘蛛发生程度为1级。

六、蔬菜病虫害:

1、烟粉虱:棚室蔬菜烟粉虱发生程度为4级,露地蔬菜发生程度为1级。

2、潜叶蝇:棚室蔬菜发生程度为2级,露地蔬菜发生程度为2级。

3、菜蚜:棚室蔬菜菜蚜发生程度为1级,露地蔬菜(5、6月份)发生程度为4级。

4、红蜘蛛:棚室蔬菜轻微发生,露地蔬菜发生程度为2级。

5、菜青虫:露地蔬菜发生程度为2级。

6、小菜蛾:露地蔬菜发生程度为3级,个别地块达4级。

7、灰霉病:因棚室管理水平等原因,造成棚室蔬菜灰霉病发生差异较大,灰霉病发生程度一般为3级至4级;露地蔬菜1级。

8、其他病虫害:西红柿疫病(主要为早疫病)棚室发生程度为2级,露地发生为1级;西红柿脐腐病发生程度为1级;黄瓜白粉病棚室发生程度为2级,露地发生为1级;黄瓜蚜发生程度1级;黄瓜霜霉病发生程度3-4级,露地发生为1级;西葫芦叶枯病发生程度为2级;西葫芦白粉病发生程度为2级;西葫芦病毒病发生程度为2级;茄子叶斑病发生程度为1级;红蜘蛛发生程度为2级;辣椒病毒病发生程度为2级;辣椒炭疽病发生程度为2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蔬菜 小麦 玉米 葡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