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小拱棚反季节生姜高效栽培技术


由于生姜喜温暖,忌强光,在正常条件下栽培,易造成上市时间集中、产品过剩、价格偏低、经济效益低。通过提早催芽、设施栽培等措施,可使生姜提早上市2~3个月,产量达到2000kg/667平方米左右,不但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经济效益良好,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1 田块的选择和整地
    1.1 田块选择
    姜田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和呈微酸性的肥沃壤土。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实行3~4年轮作。一般来说,近2~3年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不可种姜。
    1.2 整地
    9月底翻耕晒土,最好半月左右再翻晒1次,提高土温,同时杀死土壤中大部分病菌,然后开深沟施入底肥,一般667平方米可施饼肥75~100kg或腐熟牛粪、猪粪等农家肥2500kg,另加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kg,施肥要均匀。
    2 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及种前处理
    ①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合鲜食的品种,如乐山竹节姜、莱芜片姜等。
    ②种姜处理 用300mg/L农用链霉素+加收米500倍液浸种30min,凡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种姜全部淘汰。
    ③晒种 浸种后晒种7~10天,以提高种姜温度,减少水分,提早发芽。
    ④催芽 晒种后,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进行大棚催芽。在大棚内挖一长5m、宽2m的坑,在坑底用地膜覆盖,再盖铺10cm厚的稻草,将姜种堆放在上面,厚40~60cm,四周填入10cm的稻草,姜种上面再盖20cm的稻草,稻草上再用地膜覆盖,并搭小拱棚,为使床温保持在20~25℃,夜间还要使用灯光加热。
    2.2 适时栽植
    12月底至翌年1月初,当姜芽长0.5~1cm时开始栽植,根据所选择的小拱棚规格开厢,在厢面上开沟种植,姜埂高5cm,沟宽10cm,埂面宽5cm,单行种植,种植沟在施肥沟之间,种植密度因土壤的肥力而定,一般667平方米用种姜700kg左右,将已催芽的种姜芽朝上种于沟中,定植后覆土3cm,浇足水,而后覆盖地膜,搭盖小拱棚。
    2.3 搭建小拱棚
    田间小拱棚主要用竹片做拱,前期覆盖棚膜,后期覆盖遮阳网,小拱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边高80cm,顶高1.65m,棚宽3.8~4m,棚间距50cm;另一种是边高1.2~1.3m,顶高1.9m,棚宽5m,棚距50cm。可根据田块的情形选择适宜的规格,并根据风向确定棚的走向,一般情况下,棚的走向应与风向相同,可减小风对棚的损坏。
    2.4 田间管理
    ①揭地膜 小拱棚的生姜在苗出齐后(一般出苗后8~10天)揭地膜较为适宜,一般在3月下旬左右揭棚膜,尽量在倒春寒完了以后揭,以免遭冻害。揭膜以后及时覆盖遮阳网进行遮荫,降低光照。
    ②肥水管理 a.施肥。除施足底肥外,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期,此时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长,为促进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cm左右并具有1~2个小分枝时进行,称为“小追肥”或“催苗肥”。以氮素化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kg左右。第二次追肥在2月底3月初,此时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生姜吸收养分的转折时期,对肥水需求量增大,结合田间除草进行第二次追肥,称为“大追肥”或“转折肥”,这次追肥对促进发棵和根茎膨大有着重要作用,一般以饼肥或肥效较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667平方米用细碎豆饼肥70~80kg、复合肥30~40kg或腐熟农家肥3000kg,在姜的植株基部外15cm处开一条施肥沟,将肥料撒入沟中并与土壤混匀,然后覆土封沟即可。第三次追肥在4月初,当姜具有6个分枝时,正是根茎迅速膨大的时期,可根据植株生长的情况进行第三次追肥,称为“补充肥”或“壮姜肥”。对植株长势一般或较弱的田块,以及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应追施以氮、钾肥为主的速效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5~30kg或硫酸铵25~30kg、硫酸钾10~15kg。如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长茂盛的姜田应酌情少施或不施。
    b.浇水。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其根系较浅而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难以利用深层的水分,同时姜苗亦耐涝。在栽培中必须根据生姜的需水特性合理进行排灌。首先播种时必须浇透水,以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以后,通常在出苗达70%左右时开始浇第一次水,在2~3天后浇第二次水,以免姜芽受旱,造成芽干枯。以后则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进行浇水,一般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即可,灌水应选在清早或傍晚。如遇暴雨渍水要及时排水,以免姜块腐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生姜 施肥 除草 出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