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农药使用的方法

(1)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对症下药。蔬菜病虫等有害生物种类虽然多,但如果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正确辨别和区分有害生物的种类,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用的农药品种,就可以收到好的防治效果。蔬菜病害可分侵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不会传染,是由栽培技术不当引起的(如缺素、水渍根等),只要找出原因,排除,病就好了。侵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四大类。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最多,约占80%。这四大类病害的用药不同,搞错了药就无效。例如用防治细菌性病害(如黄瓜霜霉病)或病毒性病害(如番茄花叶病毒病)则无效的。
蔬菜虫可分为昆虫类、螨类(蜘蛛类)、软体动物类三大类型。昆虫类中依其口器不同,分成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必须根据不同的害虫采用不同的杀虫剂来防治。只有选择对路的农药,才能奏效。
(2)正确掌握用药量。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药量都是经过试验后确定的。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时不能随意增减。提高用量不但造成农药浪费,而且也造成农药残留量增加,易对蔬菜产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性,污染环境;用药量不足时,则不能收到预期防治效果,达不到防治目的。
为做到用药量准确,配药时需要使用称量器具,如量杯、量筒、天平、小秤等。一般的农药使用说明书上都明确标有该种农药使用的倍数或亩用药量,田间应遵循此规定。一般建议使用的用量有一个幅度范围,在实际应用中,要按下限用量。现在推行的有效低用量即有效低浓度,用这个药量就要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目的。
(3)交替轮换用药。正确复配,以延缓抗性生成。同时,混配农药还有增效作用,兼治其它病虫,省工省药。
蔬菜上哪些农药在水中的酸碱度不同,可将其分成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类。在混合使用时,要注意同类性质的农药相混配,中性与酸性的也能混合,但是凡是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的有机磷杀虫剂以及西维因、代森铵等都不能和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但必须随配随用。农药混用还注意混用后对作物是否产生药害。一般无机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混用后可增强农药的水溶性或产生水溶性金属化合物,这种情况下植株易受药害。为了延长一个农药品种使用的“寿命”,防止单一用药产生抗药性,有的农药在出厂时就已经是复配剂。如58%瑞毒锰锌是由48%的代森锰锌和10%的瑞毒霉(甲霜灵)混合而成。
农药并不能随意配合,有些农药混合没有丝毫价值(如同样的防治作用,同样防治对象的药剂加在一起)有的农药混合在一起可以增加毒性,因此农药混用必须慎重。
(4)选适于不同蔬菜生态环境下的农药剂型。例如喷粉法工效比喷雾法高,不易受水源限制,但是必须当风力小于1米/秒时才可应用;同时喷粉不耐雨水冲洗,一般喷粉后24小时内降雨则须补喷。又如塑料大棚内一般湿度都过大,应选用烟雾剂的杀虫、杀菌剂使用。
(5)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保证施药质量。用喷雾器或喷粉器将农药均匀地覆盖在目标上(蔬菜的病虫、杂草),通过触杀或胃毒或熏蒸等作用,收到防治效果。农药覆盖程度越高,效果越好。以喷雾法而言,雾滴越小,覆盖面越大,雾滴分布越均匀。雾滴一般以每平方厘米上有20个雾滴为好。目前生产上推出的小孔径喷片(孔径0.7~1毫米)和吹雾器比较适用。施药要求均匀周到,叶子正反面均要着药,尤其蚜虫,红蜘蛛多喷叶背,不能丢行、漏株。
(6)加强病虫测报,经常查病查虫,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各种害虫的习性和为害期各有不同,其防治的适期也不完全一致。例如防治一些鳞翅目幼虫,如:甘蓝夜蛾幼虫、斜纹夜蛾幼虫(夜盗虫)、甜菜夜蛾幼虫等,一般应在3龄前(即大部分幼虫进入2~3龄时)防治。此时虫体小、为害轻、抗药力弱,用较少的药剂就可发挥较高的防治效果。而害虫长大以后,不仅为害加重,抗药性增强,用药时必然增加。如果用药过早,由于药剂的残效期有限,有可能先孵化的害虫已被杀死,而后孵化的害虫依然为害,而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防治。因此欲达到适时用药,既要有准确的虫情测报,又要抓时间、抢速度,力求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施药,控制其为害。

5、物理机械方法治虫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杀灭害虫的方法均属于物理机械方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蔬菜 品种 喷粉 防虫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