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新农合为安宁农民看病撑起“保护伞”


  安宁积极探索卫生改革模式,从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救助政策;从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到目前较为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的覆盖,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市,真正达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让百姓切实享受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

  合为农民看病撑起“保护伞”

  “双胞胎女儿嘉嘉和雯雯是两个有福气的孩子,赶上了合的好政策,才让她俩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救治。”提及合,家住青龙镇的陈桂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03年,安宁被省政府确定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后,安宁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几年来,狠抓“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资金管理、领导责任”五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合制度,明确职能、职责,各项工作日趋规范,参合率稳步上升,减免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现场减免,得到了国家及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安宁市人均筹资标准230元,参合率99.8%,报销比例最高达44%,封顶线达10万元,住院报销67279人次。

  为缓解农村困难家庭大病就医压力, 2006年6月安宁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安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办法(试行)》,由市财政配套专项资金对农村家庭大病患者在合实施减免报销的基础上给予救助,扩大了合政策内涵。深入实施工作反哺农业政策,探索合发展新机制。自从2006年实施合大病救助办法以来,全市已经有919人得到救助,共计694万元,最高单笔救助6万元。

  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安宁以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市民就医需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提质改革,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服务,大胆创新,全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截至去年底,安宁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0余家。为了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安宁市按照中央医药卫生提质改革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大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不断改善全市卫生基础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安宁市先后启动了昆钢医院、安宁市中医院、安宁市疾控中心、安宁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的改扩建工程,这是安宁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4个项目总投资约4.9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是近年来安宁市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资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投入最多的一次。目前,疾控中心已封顶断水;妇保中心正进行最后一层的施工;中医院年底有望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安宁市还采取政府补助、单位自筹或者租赁等方式添置了一批医疗设备,医疗单位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是改善农村居民就医环境,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今年,安宁市卫生局与规划、财政、发改及相关街道办事处,就八街、草铺卫生院建设事宜进行了研究,对选址、规模、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前,八街卫生院建设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安宁市委、市政府投入500余万元,对村卫生室实施了标准化建设,据最新资料显示,安宁市69个卫生室已新建、改扩建55个。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根本。近年来,安宁市坚持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参与为辅,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构建城市居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推广医疗惠民服务措施

  2010年12月,安宁市八街镇被国家卫生委员会授予“国家卫生镇”的称号,这是安宁市继温泉、青龙镇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而且目前全省只有4个镇被授予。

  2011年安宁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做好爱卫组织、健康教育、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大力对农村卫生厕所进行改造,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截至2011年底,安宁市共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400座。

  通过努力,安宁市共创建了3个“国家卫生镇”、5个“省卫生镇”、17个“省卫生村”,并且连续14年保持甲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专项资金 连续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