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湛江教育局局长:破解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难题


  ■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国库独立开设“教育发展资金专户”,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村税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资金、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纳入教育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作,确保以上三项政策性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通过竞争性招标,在各区试点镇方案中选择最优者。不仅达到择优的目的,而且改变过去资金划拨撒胡椒面的做法,调动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

  ■在经费分配上不能撒胡椒面,不能搞平均主义。必须探索建立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融资加大投入,以确保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完成。

  进入本世纪初,湛江市基础教育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与周边原教育基础相当的市比较,拉大了距离,可谓走进了谷低。自此,这个一度名闻广东的粤西教育大市,便很少在媒体亮相。2003年,局长陈炎生掌舵湛江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不断挖掘湛江教育新的增长点,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湛江教育已经在沉默中崛起。

  陈炎生局长说:“欠发达地区办教育,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创新体制,保证投入。总结近年来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靠制度而不是靠人管事,从机制上确保教育投入的落实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那么,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教育投入的难题?如何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日前,广东省湛江市教育局局长陈炎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此作出了详细解读。

  关键词 保障机制创新

  教育经费专户管理保障教育发展

  陈炎生介绍说,湛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广东省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全市人口750多万人,在校中小学生160多万人。国家从2001年起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但是湛江县域经济薄弱,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性教育投入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十个锅,八个盖”,个别县、市、区教育专项经费不到位、错位使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破解多年来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落实不到位的难题,规范教育经费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湛江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改革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实行教育经费“专户管理”。

  2007年,湛江市财政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国库独立开设“教育发展资金专户”,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村税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资金、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纳入教育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作,确保以上三项政策性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陈炎生认为,过去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局长不会算账,也没有更多机会算账。对本县(市、区)每年有多少钱用于教育发展的盘子不清楚,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和统筹支配。实行三项教育经费专户管理后,每年有多少钱用于教育发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进入专户后,要经过教育部门商财政部门根据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作出安排方案,报分管教育工作领导审批才能核拨使用。这样,教育经费的使用更加透明、规范。

  据介绍,这一机制的顺利实施效果非常显著,2008年,运行的第一年就确保2亿多元教育发展资金纳入专户归位使用,为湛江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这项改革被广东省教育厅誉为开创了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管理改革的先河。

  资金分配竞争性招标调动各方积极性

  陈炎生说,教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湛江的财力还很有限。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就学适龄儿童少年在减少,加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群众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提高,新一轮以集聚办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为此,湛江根据“总体规划、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全力推进以集聚办学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财力在每个镇(乡)所在地重点建设2至4所小学。不仅做到校舍设施完善、师资配套、环境优美,还要做到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支持他们做大做强,从而引导其他学校学生逐步向这些学校聚集。同时,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办学,统一评价。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专项资金 义务教育 多渠道 期望值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