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委员建言:如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教师"短板"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根本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但农村教师队伍令人堪忧,师资困难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孩子“上好学”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建设农村教师队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优秀老师从村到乡到县到市单向流出

        “如果没有对教师的投资,其他投资都起不到真正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指出,近几年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硬件投入上下了大力气,但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还须加强。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县一所民办中学校长王石齐介绍说,由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村里的好老师流到乡镇,乡镇中学的好老师往县城流动,而县城的好老师80%都往市区和省城溜走了,“就像割韭菜,长一截就割一截,最后就矮化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也表示担忧: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义务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但现在稍有关系和门路的优秀教师都走了,农村孩子的教育怎么办?他指出,“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求知识的年龄,怎么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调动起来,老师起主要作用。”

        优秀教师不断流失、留下来的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手段落后,导致农村里问题孩子、辍学学生越来越多。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农村小学26岁以下的教师占1.3%,40岁以上的占40%多,难以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隐性辍学以及一些偏远农村学校学生的辍学率还很高,有的学校辍学率高达16%,远远高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不应超过3%的标准。

        据统计,我国农村中小学承担着1.62亿农村中小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80%。没有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没有广大农村孩子作后备基础,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政策亟待改变

        除了工资待遇低、农村生活条件差、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等原因外,很多委员也着重强调,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政策也导致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

        “编制标准政策是决定教师编制数量与合理有效配置的核心。”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按我国现行2001年规定,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为13.5:1、16:1和18:1,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此标准实行几年来造成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压缩近10%,并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造成很多规模小的农村学校与教学点由于缺少编制而难以为继。

        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6年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未补充正式公办教师。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周课时数平均为 17-18节,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少农村学校无法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一些农村学校更由于教师编制进口卡死而难以补充新教师,部分农村学校不得不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而聘用代课教师。

        多措并举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如何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委员们纷纷建言。“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导向,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说,要切实保证教师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公务员。而民盟中央建议,应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设立专项津贴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设专项基金用于教师宿舍维修改造、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提高班主任津贴、边院地区津贴等,要做到条件越差、生活越苦、补助越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矮化 韭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