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亲情缺憾社会有责 山东省潍坊市委政研室张明
据统计,去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2200多万,并且有继续攀升的趋势。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子女身边,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缺照料、学习缺辅导、安全缺保障、心理缺依靠”,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逐步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怎样让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快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构建基层全方位监护网络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一个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新局面正在形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最大的期盼不是物质多么丰富,而是能时时得到父母的爱。如何弥补父母关爱缺失给儿童带来的伤害,还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首先,要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第二,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种种歧视性政策。虽然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城镇学校高额的择校费使他们无力承担,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针对留守儿童在城市入学难问题制定优惠政策,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等就学待遇,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
第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使教师队伍和学校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农村学校要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第四,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人文关怀。民政部门可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共青团、妇联等有关方面,可通过开展“爱心妈妈”、“手拉手”互助行动、“希望工程”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意识。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配合,为留守儿童打开快乐之门。
在学校收获家的感觉 湖北省应城市杨河学区李进先
“你们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但是你们坚强、自立,也生活在一个学校如家、老师如父母、同学如手足的温馨环境中……”每周一,应城市杨河初中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会场座无虚席,该校留守学生都会如期前来倾听。这是学校实施“春雨工程”的举措之一。
近几年来,杨河初中对留守生建立成长档案,特别关注,跟踪管理。教师争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朝夕相处,成为“知心爸妈”。每逢双休日,代理家长组织留守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来一起做饭和吃饭,让其感受家庭的温暖。每周三的“关爱留守生”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与留守生心与心的交流更是让留守生感受到同学如手足的情感。
“现在孩子变得喜欢和人交流了,春节回家还主动做家务,而且还发现孩子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能够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了,孩子真的懂事多了。”一位留守生的母亲在给严老师的信中如此对老师和学校表达感激之言。
守护好童心 河南邓州市委宣传部盛志国许光选
大量农民工“东南飞”,留守家中的“祖国花朵”,成了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城乡都有,但主要在农村,占了86﹪以上。
近年来,河南邓州市针对本市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习惯养成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对留守学生现状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为留守学生建立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在内的个人专门档案。建立留守学生生活指导制度,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办生理知识培训班,利用电话、视频聊天系统设立亲情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家的温馨,能够愉快积极地生活和学习。通过心理医生的引导教育,他们的学习成绩快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变化显著,变得开朗大方,自信心增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1-21/14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