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留住好老师 多点人情味:农村教师有多少期盼?(图)


  编辑絮语

  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物质和精神生活普遍匮乏——这恐怕是中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的写照。他们默默地坚持感动着无数善良的人们,然而他们的呼吁、他们的盼望,也常常因为声音的微弱和渠道的不畅而被忽略。本期“读者”栏目集中发表农村教师的文章,关注他们的思考和呼声。也许他们写得不够流畅、优美,但他们反映的问题足够真实、紧迫。我们愿意倾听,并且传递。

  农村教师盼盼盼

  观察篇

  什么是“合适”的农村教育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教育办公室  雷印迎

 
农村孩子的梦色彩斑斓

  笔者曾读过一则报道,新学期开始时,为了“一个都不能少”,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中学组织百余名教师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劝回了110名将要辍学外出打工的学生到校报名。笔者所在的中学,本学期也有十几个学生“辍学”,调查得知,他们是到外地的技校读书去了。

  还地桥中学准备辍学的学生超过了5%;笔者所在中学的学生自发地离开尚未念完的初中,到技校学习。据笔者了解,这种现象在很多农村学校都存在。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农村。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共同的规律,但是,也不能否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素质教育虽然倡导了许多年,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学校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中考转。教学看起来是面向全体学生,其实面对的只是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忽略了文化课成绩中下游的那部分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促进的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智育”的发展。农村初中的孩子,在初二的时候,成绩、志趣、特长等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分化。到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最严重、也是压力最大的初三,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对文化课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时,必须对这部分学生“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留在学校。但是,一些学校仍把“所有学生考入高中甚至重点高中”作为唯一的施教目的。导致老师要么对他们实施“高压”,要么对他们放任自流,这都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也规定,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中规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并不要求所有初中学生都要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同样的课程。当前,农村初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与城市没什么区别,脱离了农村实际。在许多农村学校,都没有实施“绿色证书”教育计划。这种偏离了教育目的,违背“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规定的做法,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彻底制止辍学呢?笔者以为,农村学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应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之“课程标准”)。决不能把升入高中作为初中学生成才的唯一标准,决不能把中考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梧桐 现代农业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