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河南司法厅厅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实行“绿色通道”


  五要在全力实现源头治理上下功夫。人民调解是源头治理的重要方面,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实现源头治理,就要在人民调解中更加注重服务群众,更加注重依法调解,更加注重适应形势的新发展。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和依法诚信执业,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六是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发挥基层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基层为先,扎实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市、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坚持把科技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记者:从司法行政领域工作来看,当前平安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保证平安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有效性,司法行政部门工作方向是什么?另外,河南省平安建设近年来有不少好的做法,其中司法行政部门的经验和做法是什么?能否和兄弟省区市分享?

  王文海:目前,我们服务平安建设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是从我们自身来看,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比如:部分人民调解员缺少必要的调解技能和法律知识,律师队伍中掌握知识产权、企业并购重组、金融衍生产品等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匮乏。二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在事关司法行政工作长远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司法行政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上级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力,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平安中国建设既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提出了重大挑战和考验。为保证平安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有效性,我们的工作方向是:一方面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平安中国建设,在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按照平安中国建设要求,推动解决司法行政系统在机构队伍、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提高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能力水平。

  近年来,我厅连续两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表彰为“全省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特殊贡献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围绕确保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安全稳定,切实加强“五项机制”和“四防一体化”建设,建立“三级督查”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监管安全制度,加强罪犯劳教(戒毒)人员心理咨询、个别矫治和职业技术培训,调动了罪犯劳教(戒毒)人员教育改造的积极性,增强了回归社会的能力。

  二是围绕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独特优势,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全省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5万多个,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1.4万人,实现了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688个,选聘调解员3200人,拓宽了人民调解领域。创新人民调解方式方法,以《百姓调解》、《爱心调解》、《宋都调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提升了人民调解的社会影响力。深入开展专项人民调解攻坚活动,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配合工作机制,增强了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五年来,全省共调解纠纷231.8万余起,调成率97%;防止群体性上访2.94万起,制止群体性械斗1.34万起,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是围绕强化特殊人群教育管理,推动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出台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意见,扎实做好服刑在教及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录入核查工作;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衔接办法,落实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社区、单位、家庭等的衔接责任,实行重点对象必接必送,有效防止了漏管失控。创新帮扶形式,成立“雨霁”志愿者队伍,积极解决帮扶对象实际困难,提升了帮教效果,减少了重新犯罪。全面铺开社区矫正工作。出台《关于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完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省社区矫正实现从部分市、县试点到全面开展。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定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前调查评估、衔接监管、考核奖惩等制度,积极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社会适应性帮扶,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显著提升。全省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率在0.07%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办公室 强化 连续 政策措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