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返乡潮“反季”出现 能否缓解输出地“用工难”?


  新华网贵阳8月9日电(记者杨洪涛、王笛)近期贵州、安徽等部分劳务输出大省出现“反季节”农民工返乡潮。与2008年不同,一些劳务输出地对此并未“惊慌失措”,而是“忧中带喜”。

  “在沿海打工没那么好,还不如回老家划算”

  8月4日,在宁波东开往重庆的列车上,记者看到很多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农民工。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后,从宁波一家小型零件加工厂打工返乡的贵州普安籍农民工李忠成显得有些焦虑。

  “那边老板不给加工资,我不想干了。”40岁的李忠成说,在宁波的厂子每天干8个多小时,只有80元工资,“7月份,除去花销,还剩986元。我妹妹、侄女也都从浙江回老家了”。

  在贵阳火车站广场上,聚集着准备从贵阳转车的返乡民工。记者随机采访了解到,他们返乡多是因为打工所在企业不景气。

  据贵阳、凯里火车站及长途汽车站一些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春节前才会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而今年暑运客流中返乡农民工比例明显增加。

  贵州众国人才市场招聘事业部经理尹学峰认为,目前我国出口形势严峻,东部沿海企业效益不佳,农民工返乡与目前整体经济下行有很大关系。

  返乡农民工表现“淡定” 政府企业喜忧参半

  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返乡农民工心态比较坦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面对返乡潮也不再“惊慌失措”。

  随着中西部地区工资待遇提高,沿海地区的待遇优势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逐渐消失。有些返乡农民工表示,他们打算就地就近工作或到江西、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寻找工作机会。

  贵州省兴义市53岁的罗富文,今年春节后去福州一家手工艺品厂打工,一天8个小时,月收入约2000元,“那边太热,工作条件又差,厂里工人流动性很大。”他准备在兴义附近寻找机会。

  在凯里市大十字附近的路口,记者看到20多名泥瓦工、装修工在树荫下等待工作。来自贵州黄平县的王凯今年5月刚从福建返乡。“在这里干临时工,平均每月能干20天,能有3000元的收入。”他说,“比在省外打工划算多了。现在是老板求着我们干,有时还请我们下馆子。”

  “随着凯里市发展速度的加快,现在有很多就业岗位。”凯里市就业局副局长吴明说,“我们不像以前那样害怕农民工返乡了,而是盼着他们回来,以缓和当地的"用工荒"。”

  能否化解传统劳务输出地“用工难”?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50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段时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贵州对高端、技术型人才需求旺盛,而相关人才储备不足,面临“用工难”问题,给本地承接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等带来影响。

  实际上,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加上各地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从去年以来,主动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为满足本地发展用工需求,一些地方政府正想方设法留住返乡农民工。如贵阳市从2002年就开始推进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计划,截至目前已有1.4万余 名农民工创业,吸纳约3万人就业;丹寨县出台了“"一个工作岗位"+"一套住房"”政策,对县域内就业人员在租房、买房等方面实施优惠,鼓励支持农民工等 群体返乡、留乡就业创业。

  “凯里市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已经吸纳了两三千人就业,绝大部分是在省外务工的返乡农民工。”吴明说,“现在主要是存在结构性矛盾,求职者本身的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不匹配。”比如,很多工程需要能驾驶挖掘机的人员,但拥有这项技能的农民工很少。

  贵阳市就业与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主任刘锡秋建议,尽快摸清贵州在快速发展中所需的各类劳动力数量、现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能提供及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发展需要,对农民工等群体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

  尹学峰认为,应至少在省级层面建立招聘应聘信息及时发布、统一调度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失业人员等盲目流动。同时,加强对其择业观念的积极引导,提高就业稳定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