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广州发布报告研究 农民工想融入城市困难重重


新生代农民工从衣着打扮来看和城里人没区别,但是要真正融入城市还非常困难。

南 方日报讯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流动人员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广州流动人员的基本特性。但他们在融入广州城市社会中面临着一 系列困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和广州市团校就此分别对3002名、828名新生代农民工展开了《新生代农民工之城市困境及对策研究》(下称 《研究》)、《广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下称《报告》)。

《研究》和《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比起父辈受教育水平高,基本未从事过农业活动,对于农村、农业和土地不像父辈那样感情浓厚。与上一辈的打工赚钱回家的梦想不同,他们进城的目标不仅是谋生,“融入城市,成为城里人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梦想”。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困境。要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成为一名真正的城市人,究竟面临着多少哪些现实困境?

两者认为,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差异、工作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充满迷茫,很难真正在这个城市扎根等。这些困境使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面临更多迷茫,从而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身份认同模糊的一代

“您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广州市团校在对全市828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教育水平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社区闲散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抽样调查显示,新生代产业工人身份认同模糊,对于城市身份认同并不明显。

48.2%的新生代产业工人认为自己是外地人。另外有14.0%被访者认为自己既不是外地人也不是本地人,有8.6%认为自己既是本地人也是外地人,还有3.3%的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表示“不清楚”。仅14.1%认为自己是本地人。

《报 告》将新生代农民工锁定为广州务工的1980后出生的农民工。《报告》称,新生代产业工人工长期脱离乡村生活,多数是初中、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城市务工。在 进一步的深入交谈中发现,新生代产业工人对乡村的认同度并没有他们的父辈那样强烈。而他们对于城市的融入也没有当地人深刻,因而出现了“身份迷失”的尴尬 处境。

身份认同是一种主观的归属感受。《报告》执笔者吴冬华等人认为,影响身份认同的 因素非常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不同的人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感受。在广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中,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城市的身份认同越 强,文化程度越低,其对城市的身份认同越弱。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学历新生代产业工人。小学及以下学历新生代产业工人,而在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新生代产业工人 中,认为自己是外地人的比例则降低很多,分别为39.6%、35.8%。

户口不再是最大问题 技术学历成求职瓶颈

除了身份认同的尴尬,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因为学历、技术等原因,在城市奋斗过程中他们也面临制约求职的种种瓶颈。

“找工作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报告》调查发现,人力资本低是新生代产业工人求职的最大困难。与以往老产业工人在找工作时常遇到交不起押金的限制相比,新生代产业工人在就业时,遇到了新的困境,即是没有技术、学历太低。

统 计数据显示,36.4%的被访新生代产业工人认为,就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技术。32.8%的被访新生代产业工人认为就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历太 低。相比之下,认为就业最大困难是户口受限制的占15.6%。怕被坏人骗、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分别占5.8%和5.6%。选择交不起押金的,只占 1.5%

《研究》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找工难,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就业定位 和自身技能是有一定关系的。目前广州就业市场上需求的,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所能胜应的白领岗位,二是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岗位,三则是不需要特别 技术和文化素质的普工岗岗位。前者已经被大学生、研究生群体抢占市场,而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专业技术,难以胜任专业技术的岗位。对于剩余的普工岗 位,由于工作时间长,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而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比上一代农民工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社会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 样任劳任怨,甘心加班而置休息时间于不顾。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劳动权益和劳动价值,因此对普工岗位,往往不是新生代农民工最愿意选择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定位 抽样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