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构建农民工文化需求实现机制


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提出的文化建设“八大工程”中,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强体”的首要任务,在实现文化惠民中,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不容忽视。 据省民政厅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黑龙江省进入社区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已达156.8万人。随着我省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农 民工的文化需求也将日益凸显。从对我省农民工文化需求的调研结果来看,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未来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对农民工这一特殊阶层的文化 服务供给还存在改善空间,值得关注。

一、物质需求逐步满足

有力夯实了文化需求的实现基础

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2010年我省通过“三棚一草”改造,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1.89万套。调查显示,43% 的农民工认为与5年前相比,居住条件有所改善。我省平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农民工人均月工资达到1954元,同比上涨30.1%,84%的农民工感受到 了收入的增加。

我省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惠及农民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全省约有350万农民工持居住证“一证通”,享受平等市民待遇;2010年 起我省实施“平安计划二期”,将建筑施工、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存缴率指标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96%;农民工社会 保障参保率逐年提高,目前我省共有29.5万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6.6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有30.5%的农民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此外,各类公共 服务多角度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各种教育培训多层次激发农民工文化需求。

二、文化诉求日益提升

亟待创造文化需求的实现条件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改善,促进其文化诉求的日益提升,这更需要我们在关注个体文化诉求制约因素的同时,强调服务主体职能的完善,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1.改善自身生存状态有利于提供文化消费条件。

一是生存需求仍待满足。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需求中,农民工最首要的需求仍然是稳定工作、增加收入、改善居住环境等基本生存问题。文化需求还相对处 在次要位置的原因是由于相对收入低,缺乏相应的医疗、教育和就业保障,被调查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2035.03元,平均月支出为1819.37元。其中 用在维持基本生活和子女教育、医疗方面的开销超过90%,这样的消费结构使其自身无力满足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二是闲暇时间尚显不足。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事建筑工人、服务员、保姆等职业。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44天,每天工作12.48小时。这大大超出了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

三是社会交往仍有疏离。一方面,农民工疏离于城市社区。有 16.2% 农民工“从不与社区居民交往”;日常遇到困难时只有10.7%会找社区;44.2%的农民工“从未参加过”社区活动。另一方面,农民工疏离于本地居民。以 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交往对象占了绝大多数,而与本地居民来往较少。

2.完善服务主体职能有利于营造和谐文化环境。

一是从企业角度看,很多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提供的服务和设施严重不足,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二是从社区角度看,目前社区服务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针对农民工的活动相对缺乏。调查显示,有42%的人希望社区能够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便宜的电影、文艺活动等,而能够享有这些服务的只有9.3%。社区的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要。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文化惠民目标。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我省实现八大惠民工程任务中最为繁难的工作之一,随着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的逐渐改善,在文化需求的满足上还需 要政府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从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未来需要更多的针对农民工文化需求管理的法规政策来指导各级服务部门的工 作。从农民工需求类型来看,就业、居住、文化生活的改善都需要政府作为。

三、物质基础尚需巩固

努力构建文化需求的实现机制

实现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需要在解决了生存问题的同时提升文化生活质量,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构建“一体两翼”的公共服务机制,实现农民工需求的全面提升。具体的实施措施应该包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工作重点 政策引导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