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业部:昔日农民工输出大县如今筑巢引凤归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穷则思变”,怀着变革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农村来到城市,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全国农民纯收入比重由1985年的18.2%增加到40%以上。如今在全国大约1.2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又有近500万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相对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创业,标志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进入了从过去长期单向外出逐步转向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并存的新阶段。

  那些历经市场洗礼,掌握了技术和市场信息,视野开阔、观念新颖、思维活跃的农民工返乡后,利用本地资源、外地市场,以独资或合资、联营式、引进式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从事现代服务业,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本地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了人才资源的本土化进程,吸引了外部优势资源,加速了农村要素聚集,拓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式,形成了“回乡一人,致富一方”的带动模式,还有效解决了空巢和留守问题,巩固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为探寻中国农民工从外出就业到开始返乡创业的历程,记者跟随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调研组来到四川成都,走进金堂县。

  昔日有组织输出农民工  创造全国多项第一留青史

  有耕地面积83.7万亩,农业人口6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60%以上的四川金堂县,在大量农村劳动力面临无地可耕、无业可就的背景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上转移出来、从土地上转移出去成为了县政府和农民的一致选择。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金堂县部分人口大镇便开始组织化输出农民工的尝试,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有组织输出农民工的地区。

  金堂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民劳务开发当作长期历史使命,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班子换、人员变、劳务开发不断线”。首先成立了囊括人社局、经信和科技局、农发局、交通局、总工会、团委、妇联、老龄办等部门的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部门、乡镇、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管理网络,齐心协力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始终坚持把组织化输出作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专门成立了劳务开发办,建立县外农民工就业基地,加强与输入地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为辅的一点多面输出网络,使组织化输出农民工占了全县劳务输出总量40%以上;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安全与便利,金堂县还率先在竹篙镇开通直达广东东莞的专线大巴,专车运送外出务工人员,成为了全国第一条专为农民工开设的跨省大巴线路。第三,为强化就业服务,金堂县在县城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淮口镇、竹篙镇建立了人力资源分市场,构建起全覆盖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了全县人力资源信息库,对全县50多万劳动力基本情况及就业意向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并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广东东莞市建立了就业服务站,开展相关就业服务;为提升就业实效,金堂县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引进培训机构、争取外援培训等方式,结合农业部“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项目,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开展了以务工须知、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帮助农民工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并通过采集外地用工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库的就业意向进行匹配,重点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着力打造电工、焊工等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使就业率达到了80%以上。第四,为保护农民工权益,金堂县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牵头成立了“华西民工维权救助中心金堂办事处”、“打工妹服务中心”、“打工者之家”,创办了《金堂打工者之窗》杂志,开通了维权服务热线,多途径提供法律援助,并在金堂籍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东莞设立了驻东莞就业服务站,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创了我国县级政府在劳务输入地建立农民工服务机构的先河。第五,为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金堂县把解决好留守儿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建立亲情热线、建立“寸草心”家园、开展教师“一对二”帮扶和“手拉手”结对活动以及邀请相关机构的专家到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等措施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劳务输出 组织化 引导性培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