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省年新增就业人数,实现了从四五十万人到六七十万人的跨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健全,就业援助机制日趋成熟,实现了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增长。
援助机制初现成效
前不久,家住孝感孝南区的青年鲁君,给社区居委会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社区帮助他和父亲找到了工作。鲁君家是典型的“零就业家庭”。他自2008年退伍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父亲因患心脏病,做不了重活,母亲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当地劳动就业局和社区居委会了解鲁君家庭情况后,把他送到驾校免费学习驾驶技术,他的父亲也被安排在一家集贸市场看门,家里的生活又好了起来。“十一五”开局之年起,我省就开始探索建立“就业援助机制”,“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机制就是其中一项举措。目前,全省“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零,而且保证了新增“零就业家庭”在三个月内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在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的同时,全省还开展了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来,全省累计扶持16万劳动者成功创业,带动就业54.4万人。
10万农民工成城里人
3年前,利川人赵平随着“阳新鞋匠”务工大军来到温州,在一家鞋企做机器维修员,每月工资3000元。3年下来,赵平省吃俭用攒下大几万元,家里的老宅也换成了三层的小洋楼。
“十一五”期间,我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了重要位置,5年间组织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阳新鞋匠”、“荆楚印刷工”、“湖北海员”等两批十大劳务品牌,不但提升了劳务输出的规模和质量,也有力地带动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就业。
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我省在资金、场地、税费政策方面给予相应扶持和服务。2008年,全省实施“迎接新市民工程”,在全国率先打破户籍门坎和“农民工”身份认定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有近10万名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扶持1500名大学生创业
根据省人社厅“十二五”规划,我省将继续优化创业环境,让创业带动就业。包括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即以大学生创业为重点,征集创业项目,丰富创业形式,发掘创业典型,表彰创业先进,扩大创业宣传。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1500人。其次,重点扶持3000户农家乐经营户发展农家乐项目,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
此外,我省还将建设1个省级创业服务中心,支持4个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建立示范性创业服务中心,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把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延伸到市县、街道,推动创业型市县、创业型街道建设。
每年培训5万名家政人员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速,“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将推进3个市州的城市建立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每年对5万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为300名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创业培训。
同时,依托现有培训资源,在武汉市建设3个到5个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地级城市建设2个到3个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3-11/12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