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入股”农业园区 不干农活也有“收成”


  华龙网讯:“以前总放不下家里的地,如今农忙时期再也不用专程请假回家忙活了。”长寿区龙河镇,刚刚从场镇回家看望父母的小伙子江波见人便感叹,不仅省了路费、节约了时间,还能每年坐收土地租金,“不干农活也有‘收成’的好事,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过!”

  江波,长年在外打工的长寿区龙河镇农民,也是该区将土地租给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土地流转的农民之一。

  出租土地获得租金

  据悉,在长寿区龙河镇,传统的耕地模式并不能给家庭带来多大收益,每年每亩最多收益200元,还始终被土地束缚着。“以前,农忙时总要赶回家打理田地,那段时间自然没法打工赚钱,每年要少收入好几千块。”龙河镇保合村6组的左汝中告诉记者,每年9月,生产队、农业园业主和村里农民都会分别到市场上询价,土地租金就是按大家的综合询价结果确定的,以每亩700斤稻谷的市价结算,他们每年每亩地大约可得租金700元,“租金虽不太高,但不花力气得来的‘收成’,我们很满足了。”

  “据调查,龙河镇农户平均每家有3亩多地,也就是说,他们不用种地,只要出租土地‘入股’,每年就能得到2000多元的收益。”龙河镇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土地流转方式,不仅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解决了年轻力壮劳动力的后顾之忧,让其可以安心外出务工挣钱。

  园区打工条件很宽松

  该负责人介绍,所谓“入股”农业园区,其实是村民将土地出租给园区内的企业、种植大户或个体老板,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据统计,目前该地区以此方式流转土地的4000多户,占农户总量的70%左右。截至今年8月底,全镇已流转土地19238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47.59%,其中园区内已流转12000亩,核心区流转率已达70%。

  “出租了土地,我们同样可以种地。”龙河镇保合村7社的陈蒙说,在现代农业园区打工,不需要壮年劳动力,只要能除草、喷药等简单劳作就行,现在不少中老年人都选择在园区干活,没有收成风险,收入也不低。

  龙河镇相关负责人说,由于专业性不强,农民又熟悉土地,因此园区对从业人员并没有性别、年龄等限制,也不需任何专长,平均每人每月能收入400至500元,促进了当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灵活就业。

  收入高了生活环境好了

  长寿区龙河镇的农民一提到土地流转,就会纷纷感叹,“土地出租收租金,还能在园区打工,收入比原来种地高多了。”

  “种子、农药、肥料,甚至是产品回购,业主统统都包了,打工种地变得很单纯。”陈蒙笑着说,一年能得3000至5000元的劳务费,不少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去农业园区上班,“他们管这个叫劳动力‘入股’。”“每逢节假日或婚丧大事,园区的业主都要来参加,还给我们送礼。”左汝中说,平均每年每家,几个业主送礼都会送几百上千元,“倒不是图这个钱,就觉得大家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龙河镇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农户收入高了,和业主的关系也拉近了,现在政府投资给园区修路,短短13天,农户便让出300多亩地,“这在土地流转前是无法想象的。”而对于修路和改善环境,农户们也都全力支持。“8米宽的油化路就在家门前,祖祖辈辈都没想到过,打工的娃儿终于可以开车回来过年了。”说到村里的环境改善,年过70的郭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农民新村还要通水电气,绿化搞得要像公园一样。

  据悉,2007年招商、今年初开建的长寿区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随后还将在核心区兴建伏龙庄村示范点和张家湾两个具有巴渝风情的村居民小区,引进城市资本投资农业和村建设,采取农业公司加示范园的产业化模式,建设柑橘园加都市休闲农庄,目前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已全面就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外出务工 耕地面积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