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就业问题,始终聚焦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农民就业首当其冲承受着巨大的冲击。春节前后,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创造条件让失业农民工尽快地“再就业”,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严峻的经济形势对农民就业工作提出了新问题,也考验着政府在农民就业扶持中的应对能力和工作力度。
形成共识:农民就业事关民生大计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工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农民工返乡明显增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研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就业总数为2.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亿人,2009年春节前,大概有50%返乡,其中18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字凸显的是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的严峻。
紧要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对金融危机下解决农民工遭遇的就业困境作出了周密部署。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以此为契机,由农民工返乡引发的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大力促进农民就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六大理由让农民就业成为“2009关键词”。
农民就业事关全局。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中国人口结构构成中,农民是最大的人口阶层。如果农民不能稳定地就业,民生、民富都无从谈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民的纯收入到2020年要比2008年翻一番,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关键是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
农民就业事关农民增收。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形下,推动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保持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对于今年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具有关键性作用。
农民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农民外出就业难度增加、返乡增多,不仅影响农民增收,还可能引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如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滞后,随着农民回乡务农的数量增多,土地问题可能会逐步凸显。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失业滞留城市,也会造成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案件增多,对城市管理带来压力。
农民就业事关农村消费和扩大内需。2004-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增速超过6%,其中,农民的非农收入占有重要地位。较好的就业,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购买力不断增强,为实施“农机下乡”、“家电下乡”等扩内需政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民就业事关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农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非农就业比重迅速上升,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从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民就业事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支撑了国家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建设与繁荣,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
积极应对:农业部门多措并举促就业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以来,农业部门紧急行动,积极应对,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给就业“寒冬”中的农民雪中送炭。数据表明,2009年春节后,1800万的返乡农民工中有95%回到城里就业,剩下的5%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截至今年6月底,15097万外出农民工中,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约420万人。让人颇感暖意的数字背后是艰苦细致的工作。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是组织实施“阳光工程”。为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为下一轮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农业部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培训质量,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监管,切实把“阳光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3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受训农民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0%。二是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工作,着力培育农民企业家和种养大户,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11-23/11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