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江苏省宿迁市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就业工作蓬勃开展


  八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培训机构,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创办培训学校,引导中介机构与培训机构、输出地与输入地、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以及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联办、独资办、合伙办等形式兴办培训机构,形成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的技能培训格局,为全民创业就业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有效的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开设缝纫、纺织、电子、焊接、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等30多个专业(工种),培训期限一般2—3个月,对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最多不超过6个月。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定点培训机构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制订了完整的培训大纲、教学计划、师资管理制度和学员管理制度。各定点培训机构通过选聘经验丰富的技工、技师担任教师,确保培训质量。鼓励城区的定点培训机构重心下沉,到农村乡镇设立分校或培训点,方便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培训、就地培训,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培训成本,提高其参培积极性。同时,各定点培训机构还积极建立健全跟踪服务制度,沟通学员就业期间意见反馈渠道,不断提高以培训促进就业能力。全市各定点培训机构严格遵循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建立健全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切实落实培训券制度,严格执行培训券补助实施办法,收到了显著成效,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三、拓宽促进全民创业就业渠道

  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本地就业已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2007、2008年,全市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分别为 9.5万人和10.4万人,分别占当年转移总数的62%和74%,连续两年内转大于外输。

  一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就业岗位。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招大引强、项目推进度不断加大,开发区企业数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张,单体项目投资额由几千万元迅速提高到超亿元、十几亿元、几十亿元,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支柱产业迅速扩大,园区经济和外向经济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到去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678家。目前,全市开发区企业从业人数达24万人。

  二是加大政府投资安排一批就业岗位。积极抓住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机遇,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优先安排返乡人员就业。2008年,全市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增长41.3%,其中工业投资364亿元,增长6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2%。今年,市区将建设和谋划推进128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345亿元,围绕这些重点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就业岗位将大量增加。

  三是发展“三来一加”项目拓宽一批就业岗位。大力实施“三来一加”富民工程,促进大龄劳动力不出家门即可实现就业。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三来一加”专业村8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2.5%;从业人员60.3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0.15亿元,人均3342元,形成“家家忙创业,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宿迁村一景。沭阳县官墩乡大学生村官陈芳、冯朝阳、徐利民3人则联合当地村民,采用“股份合作”的方式,投资16万元,创办起华阳电子来料加工厂,年加工额200多万元,吸收当地50多名大龄农民就业。前不久,陈芳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创业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

  四是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一批就业岗位。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家庭作坊,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目前,五大物流中心、五条特色商业街、两大购物中心、十大市场的市场建设“55210”工程全面完成,淮海建材装饰城、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市场全面建成,大润发超市、宿迁一百、国泰百货开业运营。仅新建的宿迁义乌商贸城,就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达5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

  五是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一批就业岗位。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本地转移就业。至2008年末,全市拥有高效种植业、高效渔业面积分别达到200万亩和42.6万亩,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6万人。宿城区南蔡乡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拥有蔬菜大棚3000亩,吸纳300余名当地农民就业。泗阳县王集镇的亚飞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8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人均收入6800元,并带动了邻村45户农户发展绿色蔬菜大棚60个,实现产值120余万元。泗洪县龙集镇田集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开充分利用当地林地、废弃秸秆和畜禽粪便等资源优势,创办了占地200亩栽培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兴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近600名当地劳动力就地就业问题,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城乡劳动力 技能培训 蔬菜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