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大学生创业 政府应再添把火


        在去年两会上提出“政府应该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项补贴”,一年后的今天,王建华觉得政府已经在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上给了很多优惠政策,现在应该是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觉醒的时候了,“目前,大学生创业意识还比较淡薄,这种意识应该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继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校长顾晓松提议设立国家大学生创业基金之后,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今年再次提出由政府出面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王建华说,据他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广东地区为1%,而这一数据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国家大学生创业的道路还很漫长。党和政府应该在这种时候帮个忙,推一把。”

        全国政协委员、中青旅董事长张骏鼓励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到一家企业去上班就是就业的观念,自己开个小公司、到农村乡镇去搞农业创新项目或者做一个自由撰稿人也很好。”张骏说,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落实,真正起到“鼓舞”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提倡大学生创业一定要谨慎,要从实际出发。

        “从以往的创业案例来看,多数人毕业后都是先就业再创业。大学生不能因为就业形势不好,就盲目创业。”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法官宋鱼水的观点。她认为,就业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初始定位不能好高骛远。

大学生如何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十年涌动三次创业潮

        即便经济形势吃紧,尚未毕业的大四学生何干祥还是能通过给旅行社做旅游代理挣到钱。说起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小伙子嘴里毫不犹豫地蹦出两个字——“创业”。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21.6%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有专家预测,新一轮基于严峻就业形势而掀起的“大学生创业潮”,其浪之高将超过前两次。

        1998年,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吹响了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号角。以清华学子邱虹云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走上了“传说中的”创业之路。这轮聚焦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创业潮起点高、风险大。两年后,伴随着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一大批由中国大学生开办的公司陆续倒闭。

        直到2002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在就业需求陡增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团中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开始制订并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措施。与第一轮“创业潮”相比,这批创业者更倾向于做“小本买卖”,他们当中不乏放下“身段”到农村养猪致富者。

        经过两轮创业热潮的洗礼后,创业不再是那些掌握高端技术的大学生的“专属品”,在学校周边开个小餐馆或在网上开家小饰品店,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第一步。逐渐走向“生活化”的“大学生创业潮”能否掀起更大的浪花?

        创业环境日趋成熟

        干了10余年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工作,从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到迫于各种压力放弃自主创业,再到专门负责组织大学生创业类竞赛,如今已是清华科技园昆山园区副总经理的马扬飙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大学生创业环境正日趋成熟。

        “10年前,毕业后自己开公司或者开店简直连想都不敢想。但现在经常看到电视新闻里说某某学生自己开了家店,赚了多少多少钱。”马扬飙说,近年来,像“赢在中国”、“挑战杯”等鼓励创业的比赛越来越多,竞赛策划越来越国际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很大。“至少所有大学生脑子里都有‘创业’这个词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定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