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需要活出尊严 ——对农民工需求层次不断升级的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个层次,这个理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记者从分管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有关机构获悉,目前农民工的需求愿望正处于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工资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用工管理逐步规范,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在体面劳动、社会保障、民主权利、子女上学、家庭安居、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相应的社会机制却跟不上农民工的迫切需求。

  其一,农民工对建立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许多农民工越来越担心受了工伤无人管、得了大病无人问、老了之后无保障。尽管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国务院[2006]5号文件已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制度还不完善,参加人数还比较少,参保比例还比较低。据劳动部统计,2006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仅2500多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12.5%;参加医疗保险的仅2300多万人,占11.5%;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就更低了。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门槛高、转移难。企业普遍感到负担太重。同时,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积极性。总之,目前我国养老和医疗等主要社会保险制度不能适应农民工流动的特点。所以,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课题。

  其二,农民工对家庭和谐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和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进城务工农民不能转为城市居民,也不能稳定居住下来,大多是住集体宿舍和工地,没有条件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有的农民工单独进城务工,把孩子、老人和妻子留在老家,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而农民工本人也享受不到家庭生活和亲人关怀,一些家庭长期分离最后走向破裂。有的农民工即使把家庭带到城市中生活,但受户籍制度、财政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又面临着子女上学难、居住条件等问题。

  在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大部分地区没有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有的即使进去了也要交高额的借读费;有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教学质量差,办学条件简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教育;有些城市努力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但他们的高中教育、高考问题仍没有突破,农民工子女仍然必须返回老家参加考试。因此,需要加快制定政策法规,解决农民工居住条件、夫妻团聚、老人赡养、子女上学等家庭问题。

  其三,农民工对参与民主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农民工积极要求参与到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之中,享受正当的民主管理权利。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主体是农村初高中毕业以后进城就业和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代表着未来农民工的主流,正逐渐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以谋求生存为主向追求平等转变。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很难参与到城市的民主管理中,不能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社会政策制定、利益关系协调中缺少话语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农民工需求不断升级是人性的体现,是社会进步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各地各级政府顺应社会进步趋势,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予以解决,从而加快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