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准备到北京打工的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陈小丽等36名打工者,在收拾外出行囊时没忘记塞进一件“宝贝”———“打工日记”。据了解,“打工日记”由沂源县众多进城打工男女青年所写,他们将自己求职、与老板谈判、签订劳动合同、讨薪维权以及工友间的轶闻趣事等真实生动地记录下来,既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读来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在打工者中间流传甚广。
来自鲁村镇的小伙子冯田晖打工两年,先后访问了136位农民工,同时结合亲身经历写出厚厚一大本日记,被2000多名农民工争相传阅摘抄。在其影响与指导下,70多名打工青年通过正规渠道依法讨回工钱63万元,许多人也因此有了写日记的习惯。
写打工日记或摘抄传看打工日记已成为沂源青年的一种现实需求。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县外出打工的10多万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们通过写或传看优秀打工者日记,潜移默化中对打工生活进行了有益总结和反思,缓解了因城乡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不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诸多矛盾,提升了自身素质,也避免了一些过激行为发生。
曾送走一批又一批打工者的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董继生说,带上抄录的打工日记外出,成了今年沂源劳务输出的一道独特风景。凡外出打工人员,差不多人人都有本抄录的小册子,凭借这些打工日记指导,他们将受益匪浅。
“打工日记”的流行,也为沂源和劳务输入地带来了新的社会风气。县劳动部门另一项统计表明,2000年以来,在这个县输出的上百万人次劳务工中,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做好事的有1万余件。此外,打工者自觉运用法律知识成功维权的有2000多起,全县农民工月均收入也由2005年的668元提高到956元,年增收近3亿元。
沂源农民工靠日渐成长起来的理性和素养,在全国劳务市场成功塑造了“沂源品牌”。据这个县设在各大城市的200多个劳务基地反馈,沂源劳务工已成为各地用工单位的“香饽饽”,不管是用工淡季还是旺季都很“抢手”。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沂源品牌”,该县劳动部门拟将优秀的“打工日记”编辑成册,发挥其在农民工中的指导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7-09-27/10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