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是目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直接、最主要手段。引导推动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破解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方向和重要任务。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我们应当有新的担当,特别是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需要很好地加快解决。

第一,补贴机具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内创新产品和国外高端产品的补贴需求日渐迫切,其中不仅是“有无”的问题,还有“好坏”“高低”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精准化、智能化机具的供给还不能满足需求。由于这些产品获得补贴机具资质还比较难,“想要补、补不了”的问题非常突出。近两年虽然开展了新产品补贴试点,但与农民、企业的期待,以及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二,补贴机具分档定补办法不够精准的问题。农业机械门类复杂、产品多样,对机具进行精细分档定补的难度较大。多年来主要按照“分档宜粗不宜细”的原则,选择单一主要功能对机具进行分档定补,不能精准体现复式、多功能、智能化机具的技术进步特征,导致这些机具补贴标准相对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选购的积极性。

第三,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近年来,部分丘陵山区为主的省份不同程度地出现补贴资金较大量的结转,在这些省份内也存在部分市县不够用、部分市县用不完的现象。原因除了适用机具缺乏外,还与现行资金分配方式有一定关系,开展补贴资金区域间年度余缺调剂还有不少困难。

第四,部分操作环节上存在的“痛点”问题。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购机农民从通过审核到拿到补贴的时间,在有的地区仍然还比较长,农户对此有不少意见或者怨言;受技术条件和管理手段所限,企业在对补贴机具进行投档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省份的不同要求准备不同的材料,有时还需要在多个省份之间来回奔波;受知识、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县及县以下补贴机具核验工作存在着操作规范缺失、技术手段落后等短板。

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韩长赋部长提出的“调整、完善、提高”的要求,坚持成功经验,锐意改革创新,全力完善提高,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三、认真做好“十三五”中后期农机购置补贴各项工作

2月22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新一个三年的政策实施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各地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机购置补贴组织实施工作,我再重点强调五点。

第一,突出战略重点,科学确定补贴范围。补贴范围是政策实施的总入口。各省在选择确定补贴范围时,要提高针对性、战略性、前瞻性,立足于补贴范围内机具敞开补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严密确定程序,确保三方面重点:首要是优先保障发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二是要全力保障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三是注重选择短板机具、高端产品、智能装备,将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需求量小的机具品目剔除出补贴范围,支持引导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第二,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大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农机购置补贴要当好排头兵,与其他农业补贴政策结合好,充分发挥机具装备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种植业领域,要把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等绿色增产技术应用所需机具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在畜牧水产养殖领域,要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机具设备列为优先选项。对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具和环保、节能机械装备,要加大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分档定补的精准性。新产品补贴试点要把符合绿色生态导向的创新产品列为支持重点,着力加快转化推广。要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操作办法,适度提高回收拆解补贴标准,改革完善回收机制,进一步扩大机具范围和实施规模,列出清单,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处理 农业机械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