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服务中的作用,突破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育秧瓶颈和烘干难题,进一步提高服务组织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近年来宁波市农机局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了区域性育秧、烘干、维修等专项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已创建了31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52个育秧中心、52家烘干中心、8家4S维修中心和合作社维修中心、5家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2012年全市水稻机耕、机收、机插水平分别达到了99%、99%、54%,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了86.2%。
一是建设育秧中心,突破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宁波市在重点产粮乡镇、村开展了以农机合作组织、种粮大户为对象的区域性育秧中心建设。通过育秧中心推进工厂化育秧、规模化育秧,有效地破解了机插育秧环节的技术瓶颈。目前,宁波市已建设季供秧能力500亩以上的规模化育秧中心352个,工厂化育秧中心78个,育秧中心设施大棚面积近27万平方米。育秧瓶颈的突破,推动了机插面积的快速增加,2013年,宁波市规模化育秧占70%以上,水稻机插面积增加到72万亩,机插率达到56%,在全省率先进入了水稻栽植以机插为主的新阶段。
二是建设粮食烘干中心,初步解决了粮食安全生产的问题。为减少长期阴雨影响,减少粮食损失,降低粮食翻晒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宁波市粮食烘干机械化的意见,开展了以水稻种植布局为基础,以农机合作组织为对象,以粮食生产功能区机械化烘干为重点的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已建粮食烘干中心50多家,其中有33家已被认定为市级粮食烘干中心。烘干中心批次烘干能力达到8270吨位,烘干率达到65%左右。
三是建设农机维修中心,提高区域内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宁波市积极开展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4S维修中心和区域性维修中心建设工作,提高区域内维修保障能力。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合作社农机具大幅增加的现状,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维修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建立有3家4S维修中心和区域性维修中心,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中心示范点。
四是建设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区域内农机化生产作业和综合服务的主导者。宁波市整合农机合作组织资源,开展了集规范化建设、推广和培训中心建设、服务和维修中心建设、烘干和加工中心建设为内容的“一化三中心”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建的5家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均达到了市级示范以上规范化建设标准,均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库房,40平方米以上维修车间。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每年都进行新机具推广演示活动,每年培训农机、农技人数300人次以上;装备了设施先进的工厂化育秧设施,有2000平方米以上连栋温室或10000平方米以上钢架大棚,每季供秧能力达到3000亩以上;实现了农机和农资物资的统一配送,年作业服务面积均在4万亩以上;还建有独立的烘干车间,年烘干粮食达到2000吨以上;大部分还开展了粮食加工服务,实现了大米的品牌出售。
福建:农机合作社助力丘陵山区机械化从2007年到2012年,福建省综合机械化水平从18.3%发展到34%,农机专业合作社从3个发展到415个,水稻机插面积从2007年的2万亩增长到今年的142万亩,实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有效改变了丘陵山区农机化落后面貌。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福建省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有1688家、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13.4万户。
调整资金结构,启动重点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扶持。为积极有效缓解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融资难、贷款难和担保难的困难,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福建省农业厅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意见》,率先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贷款及配套服务,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为优化福建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构,2012年,省农机局将6000万元省级购机补贴累加资金变更为省级农机购置补贴累加与示范推广。从专项中安排1050万元补助资金,围绕重点产业,在优势区域建立了水稻、蔬菜、茶叶、水果、花卉等共35个机械化生产示范区。通过实施该项目,促进了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快速提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12年农机化示范区示范推广辐射面积34.79万亩,可为农民增收节支近1亿元。其中,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10个县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速高于全省平均近9个百分点,效果明显。省级农机化示范区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基本安排由农机合作社承担,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3-9-9/23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