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以技术创新驱动农机产业转型升级


王晓宇 杨杰

当前,我国农机工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由农机大国向农机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机制造业昔日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正日趋减弱,尤其是一些小企业还属于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对于中国大部分农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造成我国农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难。

第二,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过去,我国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需求拉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呈现赶超型特征。“依靠从工业发达国家获得成熟技术,包括装配方法、产品规范、生产技术、技术人员和零部件等,再结合国内技术由领先企业启动生产。行业的后进入者,通过挖先进企业墙脚,引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获得技术能力,进而加剧了竞争,导致技术和产品同质化,整个行业不能及时沉淀下来,培育自发性技术创新意识。再加上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贵,创新成本高,政府扶持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突出问题,致使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普遍不够活跃。”周群飞分析道。

第三,关键核心技术匮乏,导致农机工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是所有制造行业的战略制高点,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值,是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但目前我国农机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部件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某些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大多数企业沦为组装加工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被压缩,使得创新动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第四,体制环境制约技术创新。周群飞指出,一方面,我国的政策、社会资源都更倾向于国有企业,而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将直接导致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支撑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技术创新服务资源分散,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能力不足、服务模式陈旧,无法对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

针对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出现断层的问题,周群飞认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制造基础工艺等方面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对企业购置研发设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予以重点支持,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企业切实需求,推动更多创新产品和成果在企业开花结果。”周群飞表示。

同时,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专业性人才。周群飞建议,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创新攻关实践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工程化各过程是交叉联系的,要依托创新管理,推动各过程有效融合连接。这需要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和考核进行总体战略规划,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基础学科带头人、资深工程师、工艺师、工匠技师等各类创新人才。政府应建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予以奖励。

农机制造业也要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行业与大数据、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周群飞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互联网+’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依托‘互联网+’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驱动工业数据充分流动,实现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构建数据驱动的网络化工业生产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与效益,带动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通过工业互联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紧密协同,引导企业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帮助企业将价值创造模式由单纯的供给产品转化为提供‘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实现工业生产的产销融合、协同制造、服务延伸和智能决策,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助力制造业发展向高端迈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产业化 核心 沉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