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徜徉在文明富裕的新风里


王建鹏 谢先哲 康毅夫

2月21日调研组从平山转至藁城市,记者跟随他们来到该市的廉城镇系井村进行入户调研。如果说前几天实地感受的是河北的普通农庄,那系井村就算得上是“文明富裕村”了。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该村村民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我们也一同分享了村民安居乐业的那份甜蜜。

好日子多亏当家人

走进系井村,看到条条有致的街道整洁干净。在村街道花池内栽植了女贞、冬枣、月季等各种花草。刚过完春节,家家门前的烟花炮屑都有序地堆放在集体修建的垃圾处理池里,错落有致的院落,让人感到新农村建设的魅力所在。

“一言一行,莫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村民选我为什么,我为村民做什么”一句句富有哲理的廉政警句,一幅幅寓意深刻的漫画,出现在系井村街道两侧的墙壁上。

村委会主任郑根顺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曾受到过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国内各大部委、河北省的领导来村探望时,郑根顺也多次陪同。他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村国内的领导来过,欧盟驻华使节、美国农业部也来参观过。”

72岁的原村委会主任吴小保说:“我每月能领到国家各类补助50多元,村补助120多元。还租了村里的一个蔬菜大棚,每年有近1万元的收入。不但不用儿女给我钱,我有时还给他们钱。现在老干部、老党员退休后除正常工资外,每个月还能享受到120元的生活补助,比我们原来的班子强多了。”

奶牛大户郑文明说:“我在村里的养殖小区养了近40头牛,没有雇人,全家老少一起上,虽有些辛苦,但每年有近20多万元的收入。这好日子先要感谢我们郑书记,他没少给我们出力想办法,平时有什么困难我都来找他。”

“上任后,我们5名村干部齐心协力,认准一个‘死理’,一定要强村富民,为民办实事。”郑根顺说,“现在全村‘三产’齐头并进。全村蔬菜大棚发展到400多亩,建成高标准温室200多座。 ”

几亩地哪能奔小康

在系井村的温室大棚基地,农民吴二货仍在自家的大棚前忙着织补破损的草苫。说起家里的两座大棚,吴二货相当满意。五年前村里规定,凡是农户要盖大棚的,每人补贴6000至8000元。得知这个消息后,吴二货毫不犹豫就报了名,一下子建起了两个高标准蔬菜大棚。“俺今年都68岁了,和老伴经营着两个大棚,一年一个棚少说也得挣1万元,靠种那几亩地,种出花来也收入不了这么多钱,哪能奔小康啊?”

共有110座大棚的系井采摘园园区总经理关晓萍带大伙参观了一个今年刚刚挂果的草莓大棚。记者顺手摘一颗红彤彤的草莓放进嘴里,香甜可口。关经理介绍说:“现在俺们的蔬菜瓜果都是无公害的。原来种了菜要自己想法儿卖,现在只要果熟了,商贩主动就会和俺们联系,既省事还能卖出好价钱,节假日,城里的人都会开车来园子,感受乡间采摘乐趣,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个大棚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就是1万多元,而一亩地充其量也就是1000多元。”

郑根顺介绍,系井村粮食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粮食现货交易市场,日均成交量达2600多吨,年成交额5亿多元。系井村还在村外建起占地面积300多亩的养殖小区,以养殖奶牛、蓝狐、生猪为主,并投资200万元成立了以胚胎移植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场,存栏量达600多头,年增收200万元以上。每年可为村里带来一笔可观收入。

生活向城里人看齐

“我们村里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农民保障建设,要让村民过上真正的城里人的生活。”系井村村委副主任吴振堂说,“村里投资140万元,把村里的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改造,安上了路灯,铺设便道砖8800平方米,建垃圾池80个,组建了15人的卫生清扫队,配备10辆垃圾运输车,街道专人负责清扫,垃圾统一集运。有400多家农户建了沼气池。村里对学校教育尤为重视,投资30多万元,新盖了教学楼,安了暖气;投资18万元,购买微机60台,每年都拿出5万元用于村里的奖学金、助学金等教育事业。”

农机经营户韩沙人有一台60马力的拖拉机,主要为村民开展耕、播、收等作业,虽说不能像其他几个大的专业户那么富裕,但是在城里工作的孩子为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他说:“我现在有养老金,也不为多挣钱,主要是提高精神生活。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微机室、科技信息宣传栏和报栏,还有藏书1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我没事就去转悠,看看巾帼战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文艺队的表演,生活很充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蔬菜大棚 奶牛 养殖小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