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农机局围绕四大基地(粮食、棉花、畜牧、区域特色农产品)和六大产业(优质小麦制种、现代畜牧业、外向型设施农业、红色产业、优质打瓜和特色林果),延伸农机化服务,推动农机化工作,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新贡献。
一、2010年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
1、农业机械数量稳步增长。农机总动力达到16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9%;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21.81亿元,增长9.7%;拖拉机拥有量达63268台,增长2%,农机具拥有量达171049架,增长14.3%。
2、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28325台,增长24.1%。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占动力机械的44.7%,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74415架,增长40.8%;小型拖拉机34943台,增长-8.6%;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96634架,增长0.05 %。
3、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机耕面积422.85千公顷,耕地机械化程度达99.4 %;完成机播面积423.4千公顷,播种机械化程度达99.0 %;完成机械化收获面积304.4千公顷,机械化程度达71.9%,较上年提高了5.9点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1.0%,提高了1.9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4、农机经营总收入稳步提高。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0.39亿元,增长12.6 %;玉米、打瓜、棉花、辣椒的机械化收获等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减少支出约4600万元,对农业生产贡献率达20%。
该区农机化发展填补了三项空白:打瓜、辣椒全程机械化收获填补全疆空白,棉花的机械化收获填补地区空白;棉花、打瓜、番茄三种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围绕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各项农机化工作全面推进
1、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农机化服务模式。 认真审视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发展脉搏,强力冲破发展障碍,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掀起大学习凝心聚力、大讨论创新思路、大调研破解难题,科学制定了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九项农机化发展保障措施。提出农机化工作要实现一个目的、认准两个定位、重视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原则、提高五个装备、推广六类机械、提升七种能力、推进八个进程、树立九种意识。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塔城地区农机科技推广促进行动方案”和“十二五塔城地区农机化发展规划”。
2、加强调研创新,促进农机管理科学化。实行农机化工作“行署与各县(市)、地区局与各县(市)局”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单独考核评定,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强化督查指导,及时掌握重点工作动态,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3、扎实开展农机化抗灾救灾保春耕等工作。奋力抗击冬春暴雪、洪水、低温灾害。落实到位铲车60台,推土机50台,挖掘机30台,大中型拖拉机6000台,对大型抢险机械实行统一调度指挥,满足了受灾严重的裕民县、托里县抗灾机具的需求。面对雪腐、雪霉病造成冬小麦大面积死亡和春播适宜期缩短的不利形势,集中机具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受灾冬麦的补种、改种、田间管理和春小麦播种作业。春耕期间共抽调约600名农机工作人员组成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我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4、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和“八个不得”的禁令,做到了:提前筹备、详细规划、方案制定科学、操作程序规范、监督检查全面。组织二次专项检查,共抽查22个乡26个村62户农民购置的117台(架)补贴机具。举办了首届塔城地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供需见面洽谈会,在沙湾、乌苏组织了分会,农机部门现场办公。全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6.4%;争取县(市)补贴配套资金及补贴工作经费共计132.78万元。共有7663户农牧民受益,带动农民自筹资金2.54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8231台(架)。通过有效调控引导,地区农机化呈现三个转变:即由农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结构功能单一型机具向多功能、组合、复式作业机具转变;田间作业由传统简单粗放模式向精化、标准化作业模式转变。
5、推进“农机经营合作化”。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选派了3名县局分管领导参加了自治区专项培训。加强建社指导和运行扶持,成立了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实优先补贴政策,为农机合作社成员补贴各类机具32台,充分调动农民组建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机合作社总数达16个,有134户农牧民入社,注册资金3146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294台(架),全年经营收入约2400万元。有4个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维修点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农机专业合作在促进土地整合、提高经营效率、推广农业机械化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1-03-02/156660.html